• 72阅读
  • 0回复

培养技术革命骨干 思茅乡乡社社办红专夜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0
第7版()
专栏:

  培养技术革命骨干
思茅乡乡社社办红专夜校
新华社昆明19日电 云南省思茅县乡乡社社成立红专夜校,培养领导农村技术革命的骨干。
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学习科学技术已成为广大农村干部最迫切的要求。为此,思茅县委决定在全县四十四个农业社中,每社设立一所红专夜校,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校长;另外在十一个大乡中,每乡成立一所中心红专夜校,由党总支书记担任校长。夜校的教师分别由下乡的县委委员、总支书记、老农、先进生产者、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到5月15日,已成立五十五所红专夜校,全县三千五百名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学习。
红专夜校的教学采取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政治方面主要是根据党在农村中的政策和各项中心工作组织报告、读报和讨论。技术方面,在5、6两月结合春耕生产突击学习农业科学知识,要求懂得土壤、肥料和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为了帮助不识字的干部向科学进军,夜校还组织文化学习。学习时间除每周固定两个夜晚外,其它都结合生产在田间进行。现在,农业技术方面已上了土壤学,学习后各社都买了土壤速测箱,准备成立化验室,对本社土壤的结构和性状等展开研究,以便合理利用。各社的红专夜校在春耕中,都在田间地角插上识字牌,干部自带小黑板,在生产空隙中学习文化,田野和山谷都洋溢着一片读书声。
中共思茅县委为了加强对红专夜校的领导,由一位县委书记负责,集中中等学校的教师、农场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立一个化验研究机构;成立县的科学普及协会,辅导乡、社红专夜校的教学;还在中学和师范学校开办短期训练班,为夜校培养技术和文化课的教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