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长在松花江畔的朝鲜之花——访吉林市朝鲜人遗子女学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1
第4版()
专栏:

长在松花江畔的朝鲜之花
——访吉林市朝鲜人遗子女学院
本报记者 李德天
在松花江畔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脚下,有一所整齐地排列着十来幢新建筑物的学校,这就是朝鲜人遗子女学院。这个学院中,抚育着五百五十三名朝鲜战灾孤儿。
学院操场中心,矗立着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元帅从事抗日游击战争时的铜像。记者来到这个学院访问时,学生们正在上课,操场上有几十个穿着制服的学生,由老师指导着做跳木马的运动锻炼。他们一个个都是黑呼呼的,身体结实强壮,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这所学院是在1952年10月建立的。当时美帝国主义在朝鲜进行着疯狂的轰炸屠杀,使千万个朝鲜儿童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这个学院的几百个孤儿就是在那时和其他许多朝鲜孤儿一起来到中国的。当他们乘着专车来到吉林市时,市的党、政领导人都到车站迎接,把孤儿们一个个从火车上抱下,送到住所去。那时,这些孤儿中,最小的才四岁。
这些孤儿由于受到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的摧残,绝大部分都衰弱多病,营养不良。当时,吉林市人民政府立即组织医生普遍进行体格检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加强营养。几个月后,战灾儿童们的健康迅速恢复,体重普遍提高,有的在半年中就增加了六公斤。
同时,政府又拨出巨款,在北山脚下按学院的需要,设计修建了七、八幢校舍。市人民政府建设局长亲自到工地担任工地主任。建筑工人知道这是为朝鲜战灾孤儿修建的学校时,马上日夜赶工,结果只两个多月就全部完工,使朝鲜孤儿早日迁到新校舍学习。新校舍里有教室、礼堂、实验室、音乐室、宿舍、食堂、医务所、浴室、理发室等等。另外,还有一个播音室,并在各宿舍里安装着喇叭,他们可以每天收听到朝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
学院的教学设备也很齐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中,都有足够学生应用的实验设备,其中还有比较贵重的矿物分析器、显微镜等。学院中还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气象观测站。学院指导员廉泰玉高兴地对记者说:“由于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我们的儿童迅速成长起来,去年已经有二十五名学生第一次从这个学院毕业,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回国进入大学深造,或者参加祖国的建设工作。”
朝鲜孤儿在这里处处感到温暖。吉林市党、政领导人经常带着各种礼品到学院里来看望他们。去年7月,学院学生们到永吉县口前区野游时,附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给孤儿们送来了锦旗、镜子、三百多斤朝鲜打糕、大肥猪和大量汽水等。有一个七十岁的老大娘带了礼品走了八十五里路赶来看望孤儿们。她的一个儿子在抗美援朝时牺牲在朝鲜。当她看到孤儿们时,笑着流下泪来,她说:“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儿子一样的高兴!”
朝鲜人遗子女学院学生们和吉林市很多中国学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最近传来了朝鲜战灾儿童即将回国的消息后,两国学生都依依不舍。前些天,学院的五百多名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来到北山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围绕着纪念塔植树造林。一个中国学生和一个朝鲜学生合栽一棵松树,他们还在树下用石子铺成“中朝友谊”字样。两天内他们一起栽植了近二千棵树,并且把它命名为“中朝友谊林”。学生们分别时都紧紧握手、拥抱,记下了对方的通讯地址,并且互相勉励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