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老头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2
第2版()
专栏:

老头稻
    本报记者 马新仁
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的几十种优良品种中,有一种水稻叫“老头稻”。
选育出“老头稻”良种的是阿城县星光农业社的老农民权太观。十二年前他在宾县种了四十五亩水稻,秋霜来的早,绝大部分受了霜灾。心情沉重的权太观在受灾的稻田里观察,发现有三穗稻子长的很健壮,不但没有倒伏,而且成熟的很好,穗大粒多。他轻轻地把水稻拔下来,发现这三棵稻子和原来的品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三个穗一个有一百八十五粒,一个一百三十五粒,一个一百三十粒。他把穗子分别脱粒,精心保管起来。第二年他搬家到阿城县,把那些稻子种在近水的地方,结果被水冲走了一些,秋天只收了十几个单穗。
1948年他选了两平方公尺土质肥沃、灌排水容易的地,把这个品种种下,精心细致地培育管理。他又发现这个品种有两种类型,一种早熟,一种晚熟。这年秋后,他从两个类型中各选出三斤种子,1949年春天,在三十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分别种植培育。这一年根据实地观察,晚熟的类型比过早成熟的好,于是他就选了晚熟的品种继续繁殖。
开始因他不熟悉这个品种的习性,遇到不少困难,还有农民劝告他:“白费劲,那么大岁数了,歇一会多好!”可是权太观并不灰心,一心一意要把这个品种培育起来。
1951年权太观培育的品种在阿城县开始推广,到1957年全省已有八个县十三万五千亩种上了这个品种。这个品种出穗整齐、成熟一致,比一般品种早熟两天到四天,增产10%到15%,米质好,出米率也比一般稻子高3%。这个品种很受群众欢迎,因为培育这个品种的是老年农民权太观,群众亲切地叫这个品种“老头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