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王书金——手摇磨的创造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2
第2版()
专栏:

王书金——手摇磨的创造者
在全国农具展览会上,有一盘博得观众好评的手摇磨。一位白发苍苍的靳淑凤老太太,围着它整整看了一个下午,还是舍不得走开。她说:“这磨多省事呀,妇女再也不用推磨了。”
这盘手摇磨,两个人操作,一个小时能磨面七十斤到八十斤,比人推的普通磨效率提高三十倍。不少观众亲自试验了这盘手摇磨,确实感到它轻巧灵便,而且还带动一个自动罗面箱。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创造,对手摇磨的创造者表示钦佩;其实,站在这手摇磨旁边作介绍的人,就是磨的创造者——王书金。他从小没读过书,既不是木匠,也不是铁匠,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农民。
去年秋收以后,轰轰烈烈的水利运动开始后,王书金所在的河南省登封县新颖镇第一农业社计划修两座水库,后来又增加到八座。再加积肥、副业生产,劳动力很不够用。王书金脑子里不知翻腾过多少遍:从那里去要劳动力呢?有一天他到砖瓦窑里去,路过一块地里,井口放着一个解放式水车,他上去推着转了几圈,使他猛然大悟,要是把磨放在水车上转,不就能解放一批妇女参加生产了吗?于是他就在家捉摸开了,想法子把磨安装在水车上。后来,他在党支部书记王石棍的支持下,同社里的木匠王仁水、董松林、孟玉敬、董住田四个人,很快就把手摇磨装好了。他们又根据脚踩罗的道理,作了一个罗面箱,装在磨的旁边,另外加上一个皮带,一起带动就能自动罗面了,这样,终于使手摇磨逐步完善起来。前后经过三个多月的试验和改进,在今年1月份手摇磨创造成功了。
手摇磨创造成功以后,很快在社里推行了。全社只作了三盘手摇磨,平均每天有六个人来磨面就可供应全社人口吃饭了。因此节省出七十多个妇女劳动力,投入了水利建设、积肥和副业生产。
手摇磨在全县也推广开了,到4月份全县就制造了六百多盘。和王书金一块创造手摇磨的木匠董松林和孟玉敬,已经作为手摇磨的专家,被聘请到山东省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