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互助协作 携手共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2
第4版()
专栏:

互助协作 携手共进
兄弟般的情谊
4月21日下午,湖南浏阳县人溪乡人民委员会的电话铃响了,话筒里传来了县委驻张坊工作组的号召:发动群众,支援小河乡农民插秧。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全乡传开了。天快黑的时候,突石社第五队的社员们正在田间突击插秧扫尾工作,社主任李茂晏走来,笑嘻嘻地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乡党委要我们去支援小河乡插秧!”社主任话音未落,社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去!我去!”
22日黎明,参加支援插秧的农民们就打着火把,提着行李,从四方八面往虎坳(地名)集中,很快汇集了四百多人,像洪流似的向小河乡奔去。仅仅走四个多钟头,就赶了四十五里路,到达了目的地——小河乡。
只休息了一会,支援大军就下田插秧,晚上,火把代替了太阳,黑夜变成了白天,人们的干劲,赶走了疲劳!经过短短一个半白天和两个晚上的战斗,人溪乡来支援的四百多人和凤溪乡来支援的一百三十多人,就插完早稻八百零二亩。
到23日晚上止,全乡应插的七千八百零八亩早稻全部插好了,保证了按季节按计划插好秧。新安江水电站的感激
在上海市一个干部招待所里,记者会见了刚从杭州来到上海的浙江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朱光军同志,他是专程来与上海工业部门洽谈新安江水电站的设备供应问题的。新安江水电站的职工已决定提前一年发电,但是实现这个计划还需要许多兄弟地区,尤其是上海的支援,提前把各种机器设备制造出来。我问朱同志工作接洽得怎么样?他一听就满意地笑了起来,随手交给我一张订货单,接着热情地说:“这是我从新安江工地带来的订货单,数量相当多,想不到来到上海只开了一次会,前后不到半天时间,就把所有的任务安排下来了,我们真是从心里感到高兴。”我接过这张订货单一看,上面订购的机器有十七、八种,其中有些还是上海从来没有制造过的新产品,如冷藏设备的鼓动器、冷凝器就要二十多台,水泥真空吸出泵就要五台,皮带输送机要十四台……。在上海的人都知道,今年上海的机械工厂是解放后生产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任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还多,在这个空前紧张的时刻,上海的工厂还是毫不迟缓地就接受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这样繁重的协作任务,这确实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朱副主任接着说:最使我感动的是,我觉得上海的许多工厂的同志都把支援新安江水电站看成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前天,在几个工厂干部的座谈会上,人们一听说如果新安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发电,就会给国家多供应十八亿度电,按上海的电价计算,就是三亿六千元的人民币,许多工厂的同志都主动提出增加协作任务,像上海沪东造船厂,本来原材料供应有困难,但他们说:“我们可以从节约原材料、寻找代用品着手来为新安江水电站造更多的机器。”上海电机厂原来订货时间是1959年,现在也主动调整到今年交货。
“新安江水电站的同志感谢上海同志们的协作,我们保证把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快、更好!”他要我把他的这句话告诉上海的同志。  (本报记者)(附图片)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