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青岩乡的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2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青岩乡的一天
蹇先艾
公共汽车翻过了桐木岭,下了坡又上坡,有时在蒙蒙小雨似的尘土的飞扬中前进。一个半小时以后,我们就望见青岩桥了。拱洞两侧,写了八个令人警惕的大字:“跃进光荣,疲沓可耻。”桥边有一群农民正在忙于用马车拉河沙。一望无际的田坝上,散布着多少戽水和犁田的队伍啊!北村和东村的路旁、坡上耸立着一排排崭新的、高大的房屋,在我们眼前一闪就过去了。
下了车,走进了一别两年的青岩乡,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清洁”的小纸条。有几家门口,还有老人和妇女在那里刷刷地扫地。沿街的机关、供销社、农业社、农具厂和收购站已经装上了电灯,从室外便看得见电灯的侧影。我还记得办初级社的时候,青岩的农民一般都点菜油灯、桐油灯,连点煤油灯的也很少;供销社运来了一批煤油灯,一直摆在柜顶上吃灰。怎么忽然会跃进得这样快呢?我向一位扫地的老农民打招呼道:
“老同志,你们搞起电灯来了吗?真是了不起!”
“这算得了什么!”那位头上盘着青布头巾的老人伸直了腰,一只手拄着长帚把,被太阳晒黑了的脸上闪烁着微笑,瞥了我一眼,鼻子一哼说。“这是一个小电厂,才供两百盏灯用电,哪里会够呢!我们还准备搞一个大一点的厂。如今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建设起来,就是比神仙的本事还要大。”
到了区委会,好像办喜事一样,墙上到处都张贴着共青团支部、农业社、铁木社等等的红纸写的喜报、倡议书、挑战书之类。手工业工人和农民把大跃进中自己用心思制造出来的土机器,列了一张表,许多新奇的名字都是我没有听见过的:什么五行播种机呀,滚筒钉齿钯呀,悬弓式的抽水机呀,颗粒肥料手摇机呀,……有些东西的名目已经记不清楚了。
两位区委书记都到乡里来了:书记是来给妇女干部会议作报告的;副书记大概是来检查生产的,正在和一位市委农村工作部下来的干部谈话。大乡的那位书记也正在主持着一个小会,和几个农民讨论怎样发展青岩的蔬菜业。不便去打扰他们,我就借着这个机会在院子里踱着步,挨着顺序细读那些使人眼花缭乱的大字报。
直到午饭以后,大乡的党委书记才趁着休息的时间,简单地向我谈了一下青岩农业社最近的情况:新式农具已经普遍地使用起来;农民们个个都学会了三角丛植;队队都建立了自己的托儿所;除了每家平均养猪两头之外,社里还修了新式猪圈,来作集体养猪之用(已养了几十头小猪);新建了鱼塘、鸡场;开展了好几种副业;学会了制造化学肥料和饲料;挖了一条很长的排洪沟;基本上完成了村与村、寨与寨之间的道路网。农民出身的布依族党委书记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由自主也手舞足蹈起来。他最后还告诉我:“我们乡已经划归了贵阳市的郊区,大家以后要多考虑给城市服务的问题了。这样一划,农民们个个高兴,生产情绪空前高涨,觉得跃进就会更快一些。尽管上级只要每亩产量达到八百斤,我们还是要拿出干劲和钻劲来,争取每亩一千斤。技术革新的劲头也更大了。”
后来,我到乡人委去,旁听区里召开的二十几个乡的妇女干部会议,有五十多个人出席这个会,大部分都是女乡长、女社主任,也有兼着党分支书的。有苗族、布依族,也有汉族。有年纪较大的、经验丰富的干部,也有年轻的正在成长的姑娘们。她们的装束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洁、朴素。类似这样的会,从土改起,我参加过很多次。过去在开会的时候,总有少数人不大注意听报告,喜欢自己在下面“开小会”,打瞌睡,搓麻线,抐鞋底;有些还背着很小的孩子来开会,弄得他们哭啼吵闹。这次的情形,确使我耳目为之一新:每位代表都是精神抖擞的,不但静悄悄地听报告,而且记笔记的也很不少,记得并不慢。由于有了可靠的托儿所,孩子们也都不带来了。
我跟着她们去参观了青岩农业社的颗粒肥料厂、温床育苗、简易猪圈、新式秧田、鱼塘和托儿所。到了水田边,看见有些女社员正在那里插三角秧,她们都举手欢呼起来。“单靠耳朵听、眼睛看是不行的,应该自己动手去栽一下试试!”说着,几位青年妇女带头,年老的跟着,马上脱了鞋子,卷起裤筒,挽起袖子,一个不让一个,轻捷地就跳下田去了。一个一向用旧法插秧的苗族老大娘,对新事物接受得很快,一会儿就学会了新的插秧技术。
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苍茫了。青岩社主任的女儿和营盘坡周家的媳妇还在瓦窑井犁田,抬起头,挺着胸膛,很娴熟地操纵着两架双轮双铧犁。有一位乡长问她们为什么还不收工。两位妇女中的一位高声回答:“代表们辛苦了,请回去用饭吧!我们要趁白天把这几块田犁完,晚上还要去修马路。”距离比较远,也辨不清是谁的声音。我站在路旁,遥望着她们,忽然想起了乡里书记告诉我的话:“我们这里的妇女,个个都是早出工,晚收工,在月亮底下比英雄的。”代表们的队伍已经往前走了好远,我都不知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