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小麦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6
第2版()
专栏:

“小麦王”
新华社记者 龚成华
在四川省大足县示范繁殖场里,有一株“小麦王”。这株由一粒“合场四十五号”小麦良种长成的麦子,高三尺八寸,粗七寸多,要用两只手才能把它?拢来。它有九十六个分枝,每个枝上都结有沉甸甸的麦穗,最长的穗有五寸五,一般的都是四寸五分长。在九十六个穗上,麦粒长得最多的穗有一百一十五颗麦粒,最少的也有六十颗,九十颗以上的有八十二个穗。全株共有八千多颗麦粒,约重半斤。仔细看看这株麦子,发现它与一般麦子还有一些不同。一般麦穗只有十八到二十个穗节上有小穗,而它最多的有二十八个穗节上有小穗。此外,它有二十三个穗的小穗上都背有“娃娃”,生有重穗,凡是看过这株麦子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难怪它长出这样多的麦子,真是没有见过的“小麦王”。
中共大足县委在21日邀集有五十四年农活经验的老农唐德安,三个既种过庄稼又进过农业学校的技术员周艺、雷懋、毛义仲,以及栽种这株麦子的工人罗金元,共同对它进行现场鉴定,研究它长成的原因。
罗金元介绍说,这株麦子是他去年9月1日种冬苋菜时在菜旁播下的一粒麦种长成的。当时罗金元和另外几个蔬菜工人商量:老农民说“秧发九只,麦发无数”,究竟一粒麦子能生出好多崽子,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于是他们就把一粒麦种埋在蔬菜地里。
罗金元详细说明他对这粒麦子的培育过程后,老农唐德安和农业技术员周艺、雷懋、毛义仲进行了反复讨论。他们认为这株“小麦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良种播在土壤肥沃的蔬菜地里,底肥又施得厚,加以罗金元的施肥方法很好。他在麦子生长前期,多次少量施用浓度很轻的肥料,便于麦苗吸收;继后,根据麦子需肥增多的情况,他就加重肥料,一半水一半粪。大家接着分析说道,罗金元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得很好也是一个原因。播种前,他把泥土挖得比一般锄土深一倍,又挖得松,没有一块泥巴,这就便于麦子发兜。他们估计,这株麦子发枝已经到父生子,子生孙,孙生曾孙的情况了。而在后期,罗金元又加强了培土工作,使土壤和根部的接触更加紧密,因此植株紧凑,麦秆扎得很紧,而且分布集中。它的根部呈辐射状,占地面积也不宽,麦秆又硬,所以虽然孤独一株,但是没有倒伏。罗金元平时一看见它旁边有杂草就扯,以免野草夺走麦子的养料,遮住它的阳光。
周艺根据大家发表的意见,解释了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他说,由于这株麦子是在9月播种的,比当地一般麦子下种早一个多月,使它有充分时期发兜,发育和生长的时期都很充分,养料又足。日照时期也因此较长,这就促进麦子内部有机物迅速形成,同化作用增强,积累的养份很多。他接着说,加以它又是长在矮小的冬苋菜地里,这样空气很流通,增强了小麦对二氧化碳的同化能力。在栽种前期到小穗分化期,施肥很多,加快分化,小麦本性又是具有复穗的,因此形成这株麦子穗节多、麦穗大、穗节上都有小穗,部分麦穗的小穗上又背上一个“小娃娃”,出现小穗重穗。他计算:按照当地一亩麦子现在是一万七千窝,如果控制用种量,以种七千窝计算,每亩就要打三千五百斤。(附图片)
本报记者刘诗临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