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要多想,多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8
第8版()
专栏:

要多想,多讨论!
谭清露
陕西的青年农民王保京当了科学研究员。
所有的农民都应该想一想,讨论一下。王保京是个农民,为什么又成了科学研究员?他是个普通人呢,还是个不普通的人?他首先是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贫苦农家出身;没有读过什么书?现年只有二十七岁,除了在一个乡村小镇的店铺中,当过几个月的店员(关中人称这作相公娃)以外,一直是做庄稼活。但他确实又不普通。他比一般的人更敢想,敢说,敢作。解放前,十几岁的孩子,他敢把党的传单带进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咸阳城里去散发。到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他把敢想、敢说、敢作的精神,全都投放在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上。哪里有了新农具,他要设法弄来试用,哪里有了新品种,他要设法弄来试种。他研究,他创造,他打破陈规,不放过新的东西。因此,他们培育出来了七八种优良品种的小麦、玉米、棉花;正在试种的小麦还有一百多种。因此,他们解决了麦棉一年两熟的问题。因此,他们全社培养了二十五名具有一定技术知识的社员;一般都学会了各种栽培技术。因此,他们全社的粮食总产量超过了解放前两倍。因此,他成了著名的劳动模范,因此他当了科学研究员。
想了,讨论了,就会明白:王保京的底子,同我们原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他更敢想、敢说、敢作。只要敢想、敢说、敢作,普通的农民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员。所有的地方都可能培养出优良品种。所有的社都可能使粮食总产量提高两倍、三倍……。王保京已经作到的,别的人有什么道理作不到呢?
所有立志向科学进军的青年知识分子,也都应该想一想,议论一下王保京的科学研究的道路是什么?他的研究活动,就是农业生产上的创造性劳动;他的创造性劳动,又都包含有科学研究的因素。因此,他们在产品丰收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研究的成果。这是一条现实的、生动的、活泼的科学研究的道路。那末,那些大喊要攀上科学的高峰,而实际上只是想钻在象牙之塔里的研究者,对不对?他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训,要不要去同实践结合?在同样的年岁,用了同样的时间,王保京实际上跨在了一般人的前头。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的方向对,道路走得对?
所有下放到农村去的干部也要想一想,讨论一下。王保京身在农村,能获得科学研究的成就,当了科学研究员,那么,那些认为在农村只能红不能专的看法到底对不对?那些抱着“咬牙在农村红两年,然后回城市里去专”的打算对不对?能不能够和应不应该红在农村也专在农村等等。
好事千千万,坏事也会有。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启发我们思想的钥匙。不放过一件好事,也不放过一件坏事。多想和多讨论,是一种解放思想的手段,也叫务虚。只有多想多讨论,才能帮助我们认明方向,才能帮助我们放开脑子大想,放开口大说,放开手大干。
朴实并不是沉闷,但只务实不务虚,容易走向沉闷,沉闷首先是不够活跃,继而是迟缓,是停滞,久之也便会沉陷于落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