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全党全民办交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30
第3版()
专栏:

全党全民办交通
交通部部长 王首道
我们的奋斗口号是:
全党全民办交通 技术革命大跃进 水陆空综合发展 运输网四通八达
随着全国生产建设大跃进的新形势的到来,作为联系工农业生产的物质支柱的交通运输事业,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大跃进的高潮。这个高潮的主要标志是:全国人民和广大职工表现了一种空前未有的进行交通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已注意抓交通运输工作。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干劲
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以现代工具为主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全国各地正在为实现这个伟大的号召而努力。自去冬以来,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生产和交通共同跃进的局面,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兴修道路、疏浚河道。有的在很冷的天气下水挖河;有的白天进行生产,晚上加工修路。许多地方为了实行“车子化”、“船运化”,改变肩挑人背的运输方式,群众踊跃地献计、献料、献力,夜间满山灯光,户户灯火通宵,形成“家家是工厂,人人是木匠”。许多地方的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亲自带头上山修路、下水挖河、造船造车。专县乡社之间,在交通建设上,相互学习,相互评比的声浪,此起彼伏,妇女青年老人参加修路挖河、造船造车的事迹,到处可见。甚至有的妇女白天刚结婚,晚上就去修路;有的人将自己保存了许多年的棺木料拿出来造车。广大群众这种进行交通建设的革命干劲,充分表现了“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
正是由于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把交通运输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由于广大群众和干部的这种“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干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交通运输大革命”的运动。从而,许多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已经成为现实。如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在水利建设高潮中,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实现了“车子化”,使水利建设由原来的十一万土方,扩大到十六万土方。群众说:“往年泥土一上肩,压得汗珠如雨点,今年改用车子运,肩膀歇架人轻便”。贵州省遵义县今年1至3月份,已经修了简易公路一百九十一公里,大车道三百三十六公里,全县十九个区镇,一百一十五个乡,都有了公路。每年节省劳动力一千万工日以上。湖南省常德县韩公渡乡,今年2月份发动群众开沟疏港,修造船只,在一个月内,也基本上消灭了肩挑人背,实现了全乡“船运化”。二十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社都能通船,每年可以节省一百一十六万个运输工。这种迅速改变我国交通落后面貌的奇迹,真是不胜枚举。
交通事业这种大跃进的形势,充分表明了它具有很大的地方性、群众性,它既为生产服务,又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哪里有人民,哪里有生产,哪里有物资,交通事业就需要伸展到哪里去。特别是公路和内河支流短距离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纵横交叉,深入到各个经济区域和最小的货物产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对于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行路难”是我国人民的长期痛苦。广大群众早就渴望着改变交通不便的情况。自古以来,修桥补路、疏浚河道,就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照耀下,掀起了工农业生产高潮之后,他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就更为迫切。例如广大农民说:“不怕亩产千斤粮,就怕挑担送余粮”;他们还说:“推广社会主义的农具,必须改变封建时代的道路”。因此,广大人民为了实现生产跃进指标,首先进行了田间运输的改革,并从田间运输的改革发展到整个地区交通运输的改革。而交通运输的改革,又促进了生产事业的大跃进。这是完全合乎规律的。批判“直、专、高”的路线坚持“地、群、普”的路线
交通事业的这些特点,要求交通运输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六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为农业和工业的大跃进服务;要求交通部门必须坚决依靠地方和广大群众办好交通事业,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和广大群众进行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交通工作的领导,必须在安排工农业生产的同时,一并安排交通运输工作。
过去由于我们的政治水平低,对于党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缺乏自觉的认识;对于交通事业的这些特点,也多是在口头上谈谈,没有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认识和注意,因此,我们在过去工作中,曾经发生了一些偏向:总是把眼光放在如何完成现有车船的运输任务和利润计划上,而忽视从六亿人口出发,全面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总是把精力放在少数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上,而放松了对于地方交通的领导;总企图把许多事权,都集中到部,而不相信地方党委和政府;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专业建设力量上,而不相信广大群众;总是孤立地管理少数近代运输工具,而忽视利用和改造为数众多的落后运输工具;总是过分强调少数大型港口和干线公路的建设,而忽视面向广大农村和山区,普及交通建设。
1956年,全国交通事业曾经在毛主席多快好省的方针的鼓舞下,有过一次大跃进。以公路建设为例,解放后八年,平均每年修二万公里;仅1956年一年,全国人民在各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就修了八万七千五百公里。这时,我们本来应该对多快好省的路线,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但在所谓反“冒进”的一阵风的迷惑下,我们对多快好省的方针,又发生了动摇,有些同志也跟着浇了些冷水,以致伤害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1957年交通建设的速度。
自去年9月以来,由于党重申了多快好省的方针,由于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重新公布,由于毛主席提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的战斗号召,由于整风运动的带动和鼓舞,交通事业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又出现了目前的更大规模的跃进形势。
从交通事业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这种跃进、保守和更跃进的反复中,我们清醒地认识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正确;看清了我们过去的毛病,也认识了发生毛病的根源。我们的病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指示学习不够,领会肤浅,在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缺乏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群众观点。有鉴于此,我们在最近一个时期内,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这次学习虽然还不够深刻,但我们感觉在思想上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使我们看清了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交通事业的途径,认识了交通事业应该为谁服务和依靠谁,认识了在建设社会主义交通事业上,同样存在着两条不同路线的斗争。一条路线是片面地强调垂直领导,强调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强调专业化、正规化,盲目追求高标准、近代化。按照这条“直、专、高”的路线去办交通事业,就必然形成独家经营,包而不办,束缚群众手足,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局限在少数点线,而忽视广大地区的面的交通建设。其结果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另一条路线则是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的交通建设路线。按照这条“地、群、普”的路线办交通事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全党全民办交通,面向广大农村、山区和偏僻地区,普及交通建设。其结果是速度快,花钱少。如河北蓟县人民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建成了全县的公路网,做到了“乡乡有公路,社社通大车”。而当地政府只补助了所需资金的17%,其余都是群众自办。又如湖北省为了疏通清江河上游,曾由有关部门组织了勘测队进行多次勘测。原规划需投资六万元,并且要到1962年才能通航。而在这次大跃进的声浪中,利川县汪营区的群众,在地委、县委书记亲自带动下,只用了三天时间、二百斤炸药,就疏通了二十五华里。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真正多快好省的交通建设路线。
有些交通工作人员,直到现在,对于全党全民办交通的方针和“地、群、普”的交通建设路线,还抱着怀疑或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就是“怕多、怕乱、怕争”。他们认为交通事业的“专业性很大”,应该由交通部门独家经营,宁可少一点,才能管好;让全党全民来办,就会把运输市场搞乱,就会发生盲目竞争。这些论调,是和党的鼓起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背道而驰的。怕多吗?事实上道路少、航道少、车少、船少,已经成为生产大跃进的障碍。多了又有什么不好呢?怕多了管不好吗?而评价交通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志,是看它能否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维持运力不足、障碍生产的落后情况,还谈得到什么好呢。怕乱吗?当然,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必然要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但是,只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注意加强计划平衡和相互协作,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怕竞争吗?应该相信,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共产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可能发生的某些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也是可以加以克服的。但是,绝不能把比多快好省的工作竞赛,也看做是盲目竞争。只有右倾保守主义者才害怕这种竞赛。由此可见,这些“怕多、怕乱、怕争”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为了使交通事业跟上全民大跃进的新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工农生产的大跃进服务,为六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就必须贯彻多快好省的“地、群、普”的交通建设路线,实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加快交通建设速度。
在实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和贯彻“地、群、普”的交通建设路线时,必须进行交通建设的全面规划,并把这种规划作为当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在交通建设规划中,应特别注意适应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情况,发展各种区域性的运输方式,面向广大农村、山区和偏僻地区,普及建设地方公路网和水运网。要首先作到有路可通,有桥可过,港能停泊,河能通航。使全国大小河流通舟楫,县城要镇有公路,乡社之间通大车;做到货畅其流,旅行方便。为了保证交通建设规划的顺利实现,我们认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有专人经常领导交通工作。河北蓟县所以能取得交通工作的巨大成绩,主要是由于该县党委和政府特别重视交通工作。县委有一位副书记、县人委有一位副县长、乡有一位副乡长、农业社有一名社务委员,经常负责领导交通工作,他们这种从县到社,都有专人负责的作法,值得各地推广。开展技术革命,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以车船代肩挑,以畜力代人力
在普及建设地方运输网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各种干线运输的建设。干线运输对于巩固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没有干线运输,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公路和支流小河,就不能联结成全国统一的运输网。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担负着不同的运输任务,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实行全党全民办交通,贯彻“地、群、普”的交通建设路线时,还应注意水、陆、空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在河流众多的地区应注意结合水利建设,优先发展水运;没有河流的地区,应注意和铁路相互衔接,兴修公路和各种地方道路,发展公路运输;空运则应尽量开辟新的国内外航空干线,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地方航线,并充分利用民用航空快速、经济的特点,积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大力发展专业飞行(如航空摄影、探矿、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在几种运输方式都有的地区,应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合理分工,密切协作,扩大联运。
在实行全党全民办交通,贯彻“地、群、普”的交通建设路线时,还应逐步进行交通事业的技术改造。目前在很大一部分交通运输业
中,旧时代的手工工具还占着统治地位,广大的劳动者还没有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许多地方经常有30%以上,有些山区甚至到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肩挑人背的运输;我国现有的车船型式,许多还是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载重少速度低,成本高;在车船装卸中,手工劳动约占80%左右;在筑路、筑港和车船修理工作中,也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这些落后的运输生产方式,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运价的障碍。马克思曾经指出过,农业和工业生产手段的革命,必然要引起交通手段的革命。因此,随着我国农业和工业的技术革命,交通运输业也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技术革命。这个革命的目标,首先是推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运输工具,逐步以车船代替肩挑人背,以畜力代替人力,以机械船代替木帆船,推广四轮马车、机马两用车(适用于马拉或汽车、拖拉机拖带)和水陆两用船,并选择和制造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河流、不同运输任务的新型的汽车、轮船和飞机。在装卸、筑路、筑港和车船修理工作中,也应大力改革工具,逐步推行机械操作,特别要注意使那些笨重的劳动首先机械化。
在进行交通事业技术改造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造,实行技术下乡,帮助农民改革田间运输工具,修理农业机械,并注意推行拖拉机、排灌机械、水利发电与交通运输的综合利用。
在进行交通事业的技术改造时,也必须贯彻多快好省的路线,动员广大群众、广大职工和运输合作社的社员们都来参加,群策群力,猛攻技术堡垒。概括地说,就是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有计出计、有力出力、因地制宜、大胆创造、逐步改进、定型推广。
总之,交通事业一定要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跃进再跃进,担负起党和国家所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我们的奋斗口号是:“全党全民办交通,技术革命大跃进,水陆空综合发展,运输网四通八达。”
当然,在实现这些跃进目标时,一定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政治挂帅,改进领导方法,面向全国,深入实际,认真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特别是努力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让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光芒照耀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角落,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交通事业的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