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打破“厚西薄中”的思想枷锁 创造性地发展我国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部门确定跃进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30
第3版()
专栏:

打破“厚西薄中”的思想枷锁 创造性地发展我国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部门确定跃进方针
新华社29日讯 我国医药工业部门决心打破因袭模仿的思想枷锁,提出“从六亿人民的健康出发,创造性地发展医药工业,让中国医药工业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的新方针,并且采取许多措施来改变医药工业的落后面貌,保证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卫生的国家之一。
我国拥有丰富的医药遗产。中药和中医同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和疾病进行斗争的武器,目前许多西药不能医治的疑难杂症,往往中药可以治好。比如目前没有对症西药的乙型脑炎,中药治愈率却达到80%以上。至于民间流传的医治蛇毒、麻疯、高血压、淋巴腺结核的单方更是屡见不鲜。承继和发扬我国这一科学遗产,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六亿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而且可以对世界医药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195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四倍半,解放前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四百种通用西药,目前已经有一半左右可以自己制造。但是,过去医药工业部门对发展中药的重大意义却认识不足,认为搞西药的不必过问中药,有些行之有效的中药自己不研究,等到外国人学去了,才又从外国学回来。整风中,这种盲目崇拜外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严格的批判,大量的事实使医药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到,要实现医药工业的飞跃发展,必须破除厚西薄中思想,发扬独创精神,实行中西药并举的方针。
现在,他们已经根据这一精神订出了组织工厂和研究机构向中医学习,研究与总结中药特效处方和调查各地药用植物的初步规划。像已经初步证明可以治疗高血压的野生植物萝芙木、治淋巴腺结核的猫爪草、治鼻窦炎的鹅不食草,都已列入了研究计划。其中萝芙木研究成功后可以用来代替进口名药寿比南使用。对于流传民间其他有效的药方,也将整理研究。像麝香、虎骨等目前供应不足的中药,要试制适当的代用品。
西药的研究试验也要跳出各国常用药四百种的圈子。到1959年,除了要把世界上常用药全部试制成功以外,还要动员各方面的医药研究力量,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特效药可医的疾病和克山病、柳拐子病等地方病,寻找新的药品。对于效用高、使用方便的避孕药也要进行研究。对于不适合中国人民体质的药针药片的剂量,要适当加以改变;某些中国人难于辨识的翻译药名也准备更改。
最近各制药厂和研究机构都已加快了研究试制的步伐。像治疗恶性贫血的维他命B12,治疗小儿肠炎的新霉素、疗效与金霉素相仿而副作用小的四圜素和土霉素等抗生素都相继试验成功。不久前从土壤中找到的一种新的抗生素——放线菌素K,经过初步试验有治疗癌症的效能。
医药工业部门还为支援农业生产促进牲畜生长而研究制造药品和兽药。据试验,在猪饲料中加入少许金霉素,可以使猪长得快,少生病,肉味也更鲜美。用稀释的青霉素溶液喷桑叶养蚕,蚕的成活率可以提高10%,出丝量也能增加10%到40%。现在北京、内蒙古、湖北、广东等地都已着手筹建畜用金霉素工厂,其他地区也准备陆续兴建。西南、上海、武汉等地的药厂也都分别担任了研究制造医治猪瘟、鸡瘟、羊癣等兽药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