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深耕细耙增加肥料 华北各地完成种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2-19
第2版()
专栏:

  深耕细耙增加肥料
 华北各地完成种麦
【本报特讯】华北各地胜利地完成了种麦任务。全区除太行、太岳因山地气候土壤关系播种较少外,其余播种面积一般均超过原计划,不少地区并超过去年,且做到深耕细耙,施肥量也大为增加。据各地统计:冀南种麦面积,占总耕地数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全区种一千四百三十二万一千一百九十七亩,超过去年种的一千零七十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亩的百分之十一点六二。北岳获鹿、井陉等八县,种麦占百分之三十,超过去年的百分之九,超过今年计划的百分之二点五。太岳高平、灵石等九县,超过去年的百分之三点八到百分之六点五。冀中稍旱区种百分之二十四,雨匀区种百分之三十,水灾区(清苑一带)种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冀鲁豫地质一般的地区,种到百分之七十,稍低的百分之六十,高的则到百分之八十五。河西、寿张等县沿黄河的沙地,种麦较少,但也到百分之二十到四十五。全区总计超过去年种麦面积的百分之十。该区并大量疏水(出地三十余万亩),与消灭荒地(四十七万亩),使种麦面积大大增加。
在耕作中,群众情绪均极高涨,大部麦地,都经过犁、耙,冀鲁豫有些因蒋匪蹂躏二年没犁过的地,今年统通犁耙了。
在施肥量上,比去年也有显著的增加:据冀中安国八方村的调查,每亩施肥一点七车,晋县干庄一百八十五户,其中有九十五户施豆饼。翻身农民冯黑子,把收割的二石豆子打成豆饼,又把新摘的棉花一百斤换成一百斤豆饼,一并上在六亩麦田里。冀鲁豫区的西南部的县份,以滑县东起寨的调查为例:去年种麦十七顷六亩一分内,有七顷十七亩三分上草粪、每亩合一点六大车,四十三亩上豆饼,每亩合三十二斤,薄种七顷十四亩九分,占总种麦地数百分之四十九。今年以原地数种麦,则以七顷九十八亩半上草粪,五顷九十三亩三分上豆饼,薄种四顷六分,占总种麦数百分之三十点五,以三十斤豆饼顶一车粪计算,施肥量较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十八点九。再以该区东北部县份傅平杨官屯袁丙文互助组的调查,该组施肥每亩一点二五大车,豆饼四十四斤,最少的也在二十斤以上。冀南区的施肥,一般的增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个别地区如元朝县,则已达到抗战前的施肥水平(战前通常是肥三车,豆饼则三十斤到五十斤。)
获得以上成绩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与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前者消灭封建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后者鼓舞了农民胜利的情绪,并创造了生产建设的环境;加之土改整党中某些左倾错误的纠正,地权的确定,生产政策的贯彻,使各阶层能安心生产。此外各级党委抓紧季节,认真领导,劳英模范的带头,大量组织了全半劳力,以及贷粮、贷款等的扶助,使今年种麦获得了如上成绩。
因此,将今年生产的成绩,简单的归功于“纠正”或认为“雨多种麦多”,是不全完对的;另一方面把灾害笼统归咎于“长期战争”与“土改中政策过左”更是错误。这都是对土地改革的完成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估计不足,对其成绩肯定不够,及对党和人民团结斗争战胜灾害的认识不足的错误说法。
另一方面,工作上还存在不少缺点。如计划不周到以及个别地方的强迫命令等。如冀鲁豫区的群众反映:“种麦太多了不行,到百分之六十五不能再多了”,因种多了柴草少,肥料少,都种上麦,活都赶在一块,忙不过来等。冀中有些群众,也因没有肥料,而不愿多种麦。这也说明我们在动员种麦中,有些地方没有根据当地土地气候及人民需要,作适当的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