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实现了利用风力的愿望——王盛贵创造风力水车和风磨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05
第2版()
专栏:

  实现了利用风力的愿望
  ——王盛贵创造风力水车和风磨的故事
  本报记者 邵永力
王盛贵打算创造一种新工具来减轻提水浇地的劳苦,是由来已久的念头了。他生长在常年风多雨少的山西省大同川里,这里牲畜少,农民年年要从深井里用秤杆柳斗一下下提水浇地,但功效很小,人很劳累。因此王盛贵总想制造一个效率高、又省力的提水工具。
有一天,他出去打柴,回来碰上迎面大风,吹得他几乎迈不开步。很早以前他就想过利用风力,这时他的旧念头重新浮起。他背着柴回头走,呼啸的大风刮着他飞跑,他卸下背上的柴,风就吹不动他了。而且当他再转身顶风走时,也不像刚才背着柴走那样困难。这个试验忽然使他想起,如果能在水车上安上许多大块迎风扇面,水车不就可以转了吗?
初次试制
他一口气跑回家,马上做了一个卧式风车模型,模型迎风呼呼转动,越转越快,他十分高兴,到处试着给别人看。几年的梦想,今天看到了实现的苗头了。
这是1952年春天发生的事情。王盛贵把头一年收入的三石三斗粮食卖了三石,买了一些木料和铁皮,请求政府贷给了一部小五轮水车,正式着手制造风力水车。
这一来,王盛贵想做风力水车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大伙都说他空想,不少人叫他疯子,妻子阻止不住,跟他离了婚。
这些对王盛贵是重大的打击。“不搞了吗?不能!一定要把风力水车造成给大伙看看,让他们打开脑筋!”他就这样激发自己更加埋头创造。
但是一个个新的困难又落到王盛贵的头上。他不会做木工和铁匠活儿,请遍全村的木匠和铁匠,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都说他瞎胡闹。他说尽了好话,最后用高价请到一个手艺最差的木匠。经过十天的工夫,一架风车算是做成了。
车出水来就是成功
要试验的那一天,邻里们都想看看他这个疯人究竟搞出个什么名堂来,老老少少来了一百多人。风车一安到水车上,就旋转起来,车出的水滚滚向田里流去。这时候王盛贵心里的高兴劲就不用提了,就在几分钟以前还说他是疯子的人,也都想夸奖他几句。可是没过一袋烟的工夫,风车架子就叫大风吹垮了。这下子人们又看笑话了,有的人甚至说,兔子能驾辕还要毛驴做什么!
王盛贵和大家相反,他对这次试验很满意。他想风车架子散了不是失败,车出水来就是成功了。于是他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改试验,终于基本上获得了成功。当他创造的风力水车一天能浇五亩地时,心里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王盛贵从小就看到妇女们三天两头推碾子很辛苦,所以他在风力水车创造成功之后,又想到利用风力推磨。
他在冬天里把自己的房顶打通了天,买了一盘磨,把风车架在屋顶上,试验利用风力带动磨转。因为有了创造风力水车的经验,试做风磨虽然也经过反复研究,但比较快的获得了基本成功,每小时能磨米七、八斤。
要依靠党和集体
1955年秋季,农业合作化高潮把王盛贵卷进了社会主义洪流。在合作社里他看到自己的远大前途,也更清楚的知道风力水车和风力磨在合作社里用途广大,同时他觉悟到过去自己所以遇到那样多的困难和周折,是因为自己孤立的干,没有得到党和集体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就写信给中共大仁县委请求帮助。果然,县委不久就派了干部和技术人员去帮助他;后来雁北专署又去了一位水利工程师,和他共同研究改进了风力水车和风力磨上的许多零件,把原来很笨重的木架风扇改成了竹扇,加快了转数;又把风车上的固定铁盘改用了铁丝,减少了风车的阻力,提高了磨的效率。
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有了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王盛贵终于实现了让风替人出力的理想。
现在有三级风力,他创造的风磨每小时就能磨面十六斤,比人工推磨提高效率七倍;风力水车每天能浇七、八亩地,还能节省两个人工。
王盛贵创造的成功,到底打开了农民的脑筋,人们不再讽刺他、讥笑他了,他成了村里最受大家爱戴的人物之一;妇女更是感激他,因为他创造的风磨把妇女从围磨台转中解放出来了。
王盛贵所在的合作社,因为可以用风力水车车水,从原来的八十眼井增加到二百眼,大大增加了水浇地。
去冬各地掀起了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以后,县委书记亲自考察了他的风力水车和风磨,认为在经常有风的大仁县里推广,可以节省一大批劳动力。于是王盛贵创造风力水车和风力磨的故事,像风一样的传遍了全县。
在全国农具展览会上,记者访问了他。他在叙述了自己以前的创造过程后,指着身边放着的一个风力运输车的模型说,我还想让风力在运输上替人出力:春天里用风力运输车送粪,秋天让它拉庄稼,夏天把风车安在水车上抽水浇地,冬季把风车安在磨上磨面,一个风车四季都可以使用,能够节省不少的劳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