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南河底解决群众生产困难 创办实物信用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7-23
第1版()
专栏:

  南河底解决群众生产困难
 创办实物信用合作社
【本报讯】武安九区南河底村于去冬开始试办实物信用社,根据存实物贷实物、存贷两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产资本的困难,帮助群众生产。半年来,存物者有六十六户,共存粮七千一百九十七斤,存棉五十三斤。贷物者四十九户,共周转杂粮一万三千八十五斤。信用社在六个月内共得红利七百零三斤,贷户前三个月用所贷粮棉投入生产,平均每户净赚四万五千元。后三个月因抽补土地与进入麦收,群众副业生产稍受影响。根据三户完整统计,共贷小米九百五十斤搞运输,净赚二十一万元。
实物信用社在去冬由该村合作社长张西贵、吴东生二同志发起组织。当时物价涨落不定,群众有存粮者不敢轻易动用经营生产,把粮食变为死物。有人想搞运输却缺少资本,无处借贷,非常困难。根据这一情况,张、吴两同志便决定试办有利于存、贷双方的实物信用社。
为了群众借贷方便,实物信用社规定了极灵活的存贷办法:不管存粮、贷粮,时间不限,数目不拘,存粮者按期分红,贷粮者每百斤出月利三斤(肩挑贸易者二斤半),存粮者,有多存多,有少存少,随有随存,随用随抽,既可避免浪费损坏,又能增加利润,按期分红。贷粮者,用多贷多,用少贷少,随用随贷,随有随还。实物信用社贷实物、卖实物、买实物、运实物,既解决了群众借贷的困难,又能获得适当利润,有利于存户。六个月来,在该社存粮者得利,贷粮者赚钱,已经获得全村群众的拥护。如该村贫农刘大吴,去冬家中无粮,全家断炊,后来贷了二百斤小米,经过半年的运输经营,已经解决了全家六口人的生活,这次结帐本利还清后,尚余五万多元。麦收后群众纷纷酝酿,把暂时吃不着的麦子大量入股。社长张西贵很有信心的说:“在大生产运动中,一定把信用社搞得更好。”(商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