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树立大胆革新和全面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 一切造福于病人 解放军总医院到处呈现着百花争艳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07
第7版()
专栏:

  树立大胆革新和全面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
一切造福于病人
解放军总医院到处呈现着百花争艳的新气象
本报讯 记者阎吾、冶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这次整风运动中,以政治作统帅,开展了一个以整顿医疗作风为“纲”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搞透搞臭了“爱病不爱病人”、“拿病人练技术”等资产阶级医疗思想和医疗作风。在医务人员中明确了“一切造福于病人”的医疗思想,在医务工作中树立起大胆革新和全面大协作的社会主义风格,到处呈现着百花争艳的新气象。
有些对病人“爱不起来”的医务人员,由于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提高了政治觉悟,对伤病员已有了高度的阶级同情心。“把病人当作亲人”、“处处为减少病人的痛苦着想”,已成为他们——红色医务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军医冯意可为了挽救一个垂危的病人,她绞尽脑汁,付出了许多昼夜的辛勤劳动。她的心情日夜地随着病人的病情而变化。当病人的痰堵住了喉咙、呼吸万分困难而用一切办法抽痰无效时,她焦急得不顾自己的健康,用嘴吸出了病人的痰,把病人从窒息中抢救过来。最近,有一个妊娠七个月的产妇,因为高血压状恶化而来到医院,要是在从前,医生会按照“常规”给产妇进行手术流产。现在,医生们为了免除手术流产对病人的痛苦和胎儿的成活,就改用了保守疗法,日夜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一面想尽办法治疗产妇的病,一面极力保护胎儿,一直坚持到产妇安全分娩。
门诊部为了病人看病的方便,实行了“三班制”,不管白天或黑夜,病人随到随看。对住院的病人,做到“入院欢迎,出院欢送”。门诊部还设立了宣传值班员,主动地向病人讲解医院里的制度、规定和病人要注意的事项,使病人入院后很快就能进入正常的休养生活。
过去护理上的差错,常常不被重视。现在谁要是给病人多吃了一块饼干或者少喝了半杯水,虽然这些差错对病人没有直接的危害,也认为是“了不起”的差错而受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有一个护士在给病人验血时,因多抽了两毫升的血,难过了好几天。她们还认真贯彻了“三查(病人的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五对(大小药牌、剂量、药名和时间)和四知道(诊断、治疗、护理和饮食)”的制度,彻底消灭差错事故的发生。
以前有些医务人员,只管治病而不管病人的思想,现在他们“治病又治人”。对于不愿接受手术医疗的伤病员,医生就了解和解除其思想顾虑,决不让伤病员背着思想包袱去开刀。有一个病人因为爱人多日没有来看她,她夜里睡不着,但又不肯把心事告诉医生,医生和护士就到病人的家里和机关里去了解。原来她爱人因公而抽不出时间来看她。医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病人后,病人的疑虑解开了,从此安心地休养。
“以病房为家”、“把工作作到病人的床沿上”是这个医院在整顿医疗作风时所提出的响亮口号。过去没等下班,人们就心慌慌地想回家。现在,他们都把自己的感情和精力用在病人身上。使病人不仅得到肉体上的治疗,而且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儿科的大夫和护士们,还给病儿补袜子、缝枕头、补习功课或者领着病儿到室外散步、游戏,使病儿在医院里仍能享受到“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一个病人在第二次入院时她就悲观地认为自己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次是她第四次住院,可是医生和护士们还像过去一样经常来安慰她:“我们拿最好的技术给你治疗,你好好休养吧!”现在病人已经乐观起来。
在“一切服从于治疗、一切从便利于病人出发”的口号下,全院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医疗大协作的局面。过去,医疗科与医疗科、医疗科与辅助诊疗科、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医生和护士间常常发生一些不团结、不合作的现象;护士埋怨医生:“你们动动嘴,叫我们跑断腿”。医生就说护士不配合他的医疗。供应部门说医疗部门“难伺候”。现在,只要提到病人和医疗的需要,谁都争着干、抢着做。过去辅助诊疗科、室的工作都是等人家
“找上门”,现在,他们主动地下病房,而且从各方面满足医疗上的要求和需要。在遇到疑难病情和危重病人时,他们认真地进行术前讨论和拟诊讨论,以保证对病人的正确医疗。
在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这个院接收了一个病人张责民,她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和妊娠贫血,入院后又有出血的症候。为了抢救这个病人,全院投入了一场紧张的“联合作战”,当内科治疗无效后,外科接着就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进行不久,病人又要分娩,产科接着投入了“战斗”。为了防止病人难产,外科又作了“后备队”,作好手术上的准备,全院有AB型血型的人都到血库去献血,准备给病人输血。经过全院的努力,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母子安全。
过去他们认为医疗差错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他们已出现了许多“百日无差错”的先进单位和人物。许多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现在也能治好了。内科在整风运动前,有一个患暴发性痢疾的病人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最近,又有一个同样的病人被送来,病人在入院时已高烧到四十二度以上,眼看生命危急。但是由于他们坚信:“我们一定要治活他!”经过两昼夜地紧张抢救,终于使病人脱险。不久前,一个患恶性胃癌的病人,经过各科的会诊,决定进行破腹切除。当破开病人的肚子后,发现胃癌粘连在肝脏上,可是切除肝脏的手术,他们从来未作过。要作就要冒着很大危险,说不定有一点差错,病人就会立刻死去。要是把癌瘤留在肚里,病人最多能活几个月。当他们想到病人的长远利益的时候,就大胆地给病人作了手术,终于把病治好了。
从来没有人敢在护理工作上提出“消灭红灯”的口号,他们不仅提出,而且也做到了。在儿科,现在已经百分之百地消灭了“臀红”现象。产科创造性地使用了“胎儿吸引器”,已使产妇的会阴撕裂率减少了75%,给产妇减少了痛苦。
这些医务工作者从其亲身经历中,找到了红专道路。他们的口号是:“红在病房,专在病房,病房是我们红专的现场”。在为病人治好病的过程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脑系科医生丁宁生曾一度错误地认为“作临床工作妨碍理论的提高”,把深入病房看成是“罗嗦、麻烦和浪费时间的事情”,现在她深入病房,从耐心照顾病人中了解病人的病情,既安慰了病人,又丰富了她诊断的根据,也学到许多书本上找不到的医学知识。
年已花甲的老教授、内科主任黄克纲向记者说:“医生若不为病人服务,专而何用?试问脱离病人、不观察病情的前因后果,又怎么能做一个好医生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