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工业花朵满山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07
第8版()
专栏:

  工业花朵满山开
  金近
第一盏电灯
我们乡里第一盏电灯发光了!这是全乡电气化的一个花苞,像春天里最早开放的一朵鲜花,接着还要开出千千万万朵这样的鲜花来。
这第一盏电灯开头发光的时候,像一颗香烟火,暗淡的,红得有点发黑,照不亮。负责管工业的乡总支副书记亲自动手找原因,和几个木工同志把木头机器和皮带重新拆下来,细细的研究,忙了一个夜晚,第二天再装上去,把十只已经买到的十五支光的灯泡,都点得雪亮雪亮了!就像城里的电灯一样明亮。
农业社里每个社员都想看一看,他们一批一批的来参观,有的老太太从来没有见过电灯是个什么样子的,也叫小孙子扶着她来看。小学生高兴的是晚上做功课不要再点油灯了,社长想到的是利用水力发电,可以办个麦粉加工厂,他还想到这个月能不能开工。
不过,乡里订的一架发电机还没有到,现在用的一架是从县里借来的,还有电线,电灯泡都要大量的买起来,要是全社家家户户都装上电灯,麦粉加工厂正式开工,还要半个把月日子呢。等半个月日子,平时算不得什么,可是现在等起来比等半年还急。乡总支书记早就打电话去催过了,回答说是有好多乡订了发电机,一下子都送来有困难,反正到时候一定送到。
这个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很简单,有一条小溪流冲到水椎里来,社员们平时就到这所通溪流的小屋子里去椎米。现在几个木工同志做了一套木头机器,有轴头,有叶子板,转动起来可以加强水的力量,他们做了这套机器,还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名字呢,因为木工同志自己设计创造出来的,有的说,就叫它水轮机吧。这个不去管它,要紧的是能不能发出电来,现在亲眼看到发电了,他们就像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样的高兴。县委派一个工程师来看看,说是能装七十盏电灯,还能带动机器磨麦粉。过去一个人磨几十斤麦子,就要一天的时间,等装好机器,机关一扳,磨几百斤也要不了一天的时间了。
在乡里办工业的计划表上,还要办四个水力发电站,其中有一个是大的,发出来的电一直可以通到县里去,到那时候,县里那个火力发电站就可以改办别的工厂了。
食堂变了工厂
我们乡里有一个社,原来想办个食堂,那天县委副书记刚下放到这个社里,他去看了一下,就决定不办食堂,要改办一个工厂啦。
社长觉得有点奇怪,他问:
“黄书记啊,食堂里只有两口大铁锅,一座炉灶,没有机器,也没有工人,好办工厂?我倒有点不大相信。”
县委副书记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
“就是只要两口大铁锅,一座炉灶。工人么,你可以当,我也可以当。”
那末到底要办一所什么工厂呢?县委副书记说,要办一所提炼松节油的工厂。说是松节油可以做药料,从前是外国来的,现在我们自己要多做。一两松节油要六毛钱,原料就是松针,在我们山区里到处都是,过去是当柴烧的,现在要变成宝贝啦,一百斤松针可以炼六两松节油,两口大铁锅一天能炼三十六两。
县委副书记和社长说好,十天里面一定办起来,社长把工人也派好了,叫原来要在食堂里烧饭的阿土伯管锅炉、提油,另外再找个工人上山摘松针,技术不懂可以学的。县委副书记写了个字条给社长,他说:
“你叫阿土伯到乡里去领六斤米票,到新登去参观,新登前天就办起来啦。”
阿土伯背了个简单的背包,还有一把雨伞,跨着急步去了。
社长陪着县委副书记到会计室里,他们跟会计算了一笔细账,决定再办一所造纸厂,原料就是稻草和竹山上的枯竹。他们从社员当中挑选了几个造纸工人,就去找厂房,准备下个月开工。
甜酥糖和肥田粉
乡总支俞支书从县里参加县乡干部大会回来,跟四个农业社的社长说,有个乡用毛竹里劈下来的黄篾磨成粉,做出糕饼来又香又甜。我们乡里也可办个食品工场,别的工厂也可以办起来,不过一定要利用废物,社长都回去想办法去了。
第三天早上,乡总支管工业的余副支书带来两包样品来,他把其中一包摊开,是黄色的粉末,叫大家抓一些尝尝味道,这是杨岭社做的。大家的舌头舔着嘴唇,都说甜甜的很好吃。他叫大家猜猜看,是用什么做的,有的说是用糙米做的,有的说是用黄豆做的。余副支书摇摇头,他说,是花生壳磨了粉做的,再改进一些,就可以做酥糖了。这多么有趣,花生壳也能吃啦。
还有一包,是金宙社做的肥田粉,他们这个化学肥料厂开办起来还不到两天,样品就出来了。肥田粉的原料是人粪、盐、白矾、土硝、石膏和骨粉。这一小包肥田粉的样品很好,白白的细粉末,还有像水晶一样透明的细末子闪着银光,这跟供销社里买来的肥田粉没有什么两样。总支副书记还有点不放心,自己送到县里去化验了,不过他很有信心,这个厂是一定办得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