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山村中的文化播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09
第7版()
专栏:力争上游的人们

  山村中的文化播种人
  本报记者 高长任
每到点灯的时候,湖南省浏阳县杨花乡大山农业社第一、二、三生产队分散的村落中,就有四十二名社员打着手电,点着火把,从四面八方向名叫文家冲的那个山村汇集。他们是到民校读书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五十七岁的老人,提着一盏用白纸糊着破玻璃罩的四马灯,从名叫庙冲的山村走向文家冲。这人就是这个民校的模范群众教师张安渠。
张安渠担任大山社的群众教师,是从1953年开始的。他的家庭成分是贫农,小时候他在家族里一些农民的帮助下,读完了高小。以后,经过自己勤学苦练,就在那个山村里教小学。1953年乡里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的时候,他是万分的赞成,因为他深知过去穷人读不起书的痛苦,现在政府要让过去没机会读书的人能够识字,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当乡里干部请他到县里受训的时候,他感动地说:“现在能够为农民文化大翻身做点事情,那我就可以安心了。”
张安渠从家到学校来回要走八里山路,但从来没有迟到过。有时,他的妻子把晚饭做得太迟了,他就宁愿饿着肚子去上课,也不叫几十名学员等着他一个人。风雨雪天,也从不间断。一个很冷的阴雨天,在课堂上,他看到一个叫胡芷文的女孩子是赤着脚来上课,就关心地问她:“你打赤脚来上课,不冷吗?”胡芷文回答的很俐落:“渠老师这么大的年纪还不怕冷,跑七、八里路来替我们上课,我们青年人还能怕冷。”这时,全教室的学员都一连声地说:“渠老师不怕冷,我们也不怕冷。”
这件事感动了张安渠,也感动和督促了全体学员,以后,每晚一到上课的时间,人数都到的非常整齐。
又一次,是个雪后的夜晚,山路上都结了冰,张安渠散学回家,到底年纪大了,一不小心在半路上摔了一跤,把那盏照明的马灯也跌坏了。第二天晚上,他还是照常上课,只是那盏马灯不同了,破玻璃罩上多了半截白纸。
他开始教学时,还用过去教小孩子的办法来教这些成年人:照课本逐句讲解,讲的时间多,学员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这样,学员们兴趣不大,有的人就慢慢来得不勤了。张安渠发现这个情况,想了好几天,才领悟到不能用这个办法来教成年人,他以后在讲课时尽量讲得扼要一些,多给些时间让学员练习,同时,加强个别辅导。果然,学员们感到收获大,进步快,学习兴趣也高了。
张安渠不仅是模范群众教师,还是一个好社员。在教学时,他能结合社里中心任务,对学员们做些宣传教育工作。现在社里又办了三所民校,张安渠领导和帮助这些民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常常关怀询问张安渠教学上和个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但每一次张安渠都没有提出什么个人要求。他总是兴奋地说:“我没有替社里做好多事,社里对我的照顾已经很好了(他是社里的半五保户,每年分给他五十元)。我老两口已经吃的饱、穿的暖,还能有什么要求。”
对于能够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力量的人,党和人民是会给予他荣誉和奖励的。张安渠连续被评为模范教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