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组织群众生产工资改为分红 郭苏合作社营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7-24
第2版()
专栏:

  组织群众生产工资改为分红
 郭苏合作社营业发展
【北岳讯】平山郭苏镇人民合作社成立于一九四七年三月,是现任北岳四专署实业科长韩少白同志在群众要求下组织起来的。开始由九十多个股东自愿集资二百六十八万七千元(边币,下同),后经公营商店等大量投资扶植,资金发展到四千四百九十四万。逐渐发展工人二十六人,干部、采买等九人;合作社设有农具、铁匠、毡坊、养羊、铁货、染坊等股。
人民合作社跳出了一般商店性质的圈子。十四个月来,制造了单轮小车、风箱、纺车、耠子等八百五十八件;锅头、锄、镰、铁锹、菜刀、织布刀等铁货四千二百余件;赶毡一千一百七十八条;打麻绳一万一千三百七十二斤半,但仍供不应求。群众愿意“照顾”人民合作社,主要原因是材料好,价钱少。人民合作社的物价,一般低于市价百分之十至二十。采购原料走的远,自然是物价低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没有主任韩庆明所说:“不图别的,只为给群众解决困难”的经营方针,也不可能。人民合作社不但自己生产,还带动家庭副业与机关生产。麻绳股组织群众十八家纺麻批五千四百余斤,赚工资四百九十九万六千元。股金内集了一部分羊,设了养羊股,十四个月卧地,解决了附近村二百二十九亩地的肥料,卧地不要钱,只吃饭。该社成立以来,总营业额六亿一千八百九十三万元,共得红利八千六百零六万余,占营业额的百分之十三点八。
人民合作社的发展过去用九个、十个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从挫败走上成功。关键在“改工资制为分红制”。该社成立之初,对工人是用“保证金”制。每月技术工人赚小米一百至一百二十斤,半技术工人七十斤,吃穿由社内供给,虽然当时也说“社里多赚了,另外还要分红”,但因当时强调了货价要比私人低,工人对社里赚钱便没了信心。“保证金”制实际上成了“工资制”。工人们认为干好干坏工资是一样多,因此不肯好好干。打一个单轮车,一般需要八个工,他们就得九个甚至十个工。做出的风箱,有的根本拉不动,有的拉出来又推不回去。农具股赵老子技术较好,但嫌一百二十斤米少,和社里闹意见、说怪话:“社里是为人民,不为赚钱,咱就等着白干吧!”把老婆孩子接到社里,一住就是一二十天。群众反映:“价钱不大,就是货不好。”因此该社几乎垮了台。许亭章入了两石米麦的股,要求“按实物给我一半完事”。根据以上情形,经社里干部与韩少白同志共同研究,找到了工人情绪不高的原因在保证金问题上,随即召集大家检讨研究。会上有的说:“这样做工三下也顶不住一下。看着也干哩,就是不使劲”。有的说:“多干不多赚,干着没有劲”。最后一致同意改为分红制。全部红利,技工分百分之四十(技工与半技工分红为二比一),其余百分之六十为总红利。干部均为供给制,从总红利中开支。另在总红利中抽百分之十五公益金。这样,大家情绪都高了。只有赵考子仍认为“卖贱了不赚钱”,在他影响下,农具股的四个工人自愿出了社。但经努力经营,工人就慢慢加多了,一辆小车,现在只用七个工;过去三辆车把的材料,现在能作四辆。铁匠股与麻绳股全体,农具股的贾猛虎、尤尚武,都在活多时自动加工。铁匠韩吉吉过去月赚小米百斤,第二期五个月分红九十九万六千一百元,当时折米六百六十多斤。麻绳股张如一第三期五个月分红一百五十五万,折米六百二十斤。工人们收入增多,再加上建立了学习制度(每晚读报、识字一小时),干部又抽暇种了半亩菜园地,改善了伙食,大家情绪很高,出社的四个人又想回来。书书说:“作了活又能明白国家大事,比给私人干强”。群众纷纷来询问是否吸收股金。现该社农具股、铁匠股都准备扩大。只有染坊因技术不强,群众不满意,同时本镇已有两三家染坊,所以最后取消了。
                    (何建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