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松滋县油菜丰产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1
第2版()
专栏:

松滋县油菜丰产的经验
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湖北省松滋县油菜生产上有几个特点:1、单位产量提高快。1952年全县平均单产一百零八斤,1958年可达一百五十斤左右,其中占油菜面积将近一半的胜利油菜可达二百七十斤。2、面积扩大快。1952年全县油菜面积四万四千多亩,1958年扩大到七万九千多亩,增加78%。3、胜利油菜推广快。1955年引种胜利油菜一千三百多亩,1958年即发展到三万三千多亩,扩大十五倍多。4、保收面积大。几年来,油菜保收面积一般都在90%—100%之间,仅有个别年份较低,但也在85%以上。
松滋县油菜丰产的经验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举整风之纲,思想大革命,作风大转变,才取得了生产大跃进。在整风的总纲之下,他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方针明确,全面安排
松滋县根据全面发展生产的精神,坚决贯彻了粮、棉、油全面跃进的方针。同时,县委对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作了统一规划和全面安排。
二、领导分战线,上下一条鞭
各级领导实行专业分工,包干负责,县、乡党委均有一名书记专管油菜生产。农业社内有油菜管理委员会,生产队中有油菜专业组,由于这样领导分战线,上下一条鞭的领导,保证了政策与增产措施的贯彻执行。
三、大搞试验田
全县从县委书记直到区、乡、社、队干部都有油菜试验田,其中仅胜利油菜的试验田即占胜利油菜总面积的23%,平均每四点三亩胜利油菜即有一亩试验田,这些试验田的油菜生长良好,一般可达三百斤,有的可达四百斤。他们通过试验田,在每个生产季节与技术环节,先作出样子,再组织参观进行推广,对促进油菜丰产起了很大作用。
四、抓典型、抓竞赛、抓环节、抓措施
1、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用典型解决群众思想问题。这个县为了解决群众对胜利油菜“种得早,收得迟,背肥多,不合算”等等思想顾虑,便通过就地找典型、算典型和总结典型,以典型事例教育群众。经过算收益账和大辩论打消了群众的保守思想,胜利油菜获得迅速扩大。
2、学先进赶先进开展生产竞赛是保证大面积丰收极其重要的环节。这个县在层层设重点,样样有旗帜的基础上,为使作物之间,地区之间,社队之间,田块之间,禾苗之间达到平衡,因此县、区、乡各级建立了评比检查制度,通过“乡乡到,队队看,块块查”的评比检查,推动了“社赶社,队赶队,人赶人,田赶田”的四赶竞赛,基本上消灭了落后田、三类苗,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平衡发展。
3、抓季节,抓环节,按每个生产季节先抓一步,及时地推动了生产。这个县每年都有冬旱,油菜播种期很不一致,去年又遇到八十天冬旱,不少人都丧失了及时播种的信心。领导上在此季节,抓住播种环节,及早用许多事例,打通了群众的思想,贯彻了抗旱技术,保证了油菜的及时早播。
4、抓措施、抓技术、认真推广先进经验。该县不单有先进指标,而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并且措施抓得深透,抓得普遍,这个县较为突出的几项增产措施是:
选用良种,精细选种。“好种出好苗”,几年来胜利油菜扩大很快,1958年已占油菜面积的41.7%。胜利油菜比本地油菜一般增产一倍至一倍半以上,这是油菜增产的首要条件。
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油菜成长后主根入土较深,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很重要。去年播种时,全县已将原来“犁无三寸土”的习惯改为深耕四至五寸,原来一犁一耙耕作不细,改变为二犁二耙或三犁三耙。并且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到了抗旱适时播种。
实行密植、保证全苗。过去群众中有“一把芝麻九十九,一亩油菜八十手”的撒播习惯,现在都改为条播或穴播。过去油菜不实行间苗,现在实行两次间苗,一次定苗,并且结合间苗匀苗进行移苗补苗,保证了全苗,一般每亩留苗一万八千到二万五千株,多的达到三万株以上。
增施肥料,合理施肥。过去一般施肥不足,又未能掌握火候,今年推行了“六施两补”少吃多餐,均匀施肥的办法(即施底肥、提苗肥、壮苗肥、保温肥、苔肥和花肥,补落后、补平衡),并且对胜利油菜,根据它的“老来富”的特点,又贯彻执行了“底肥足、苗期匀、苔期狠”的施肥原则,每亩施肥量一般达到三百五十担(栏粪)左右,由于施肥足,施肥合理,促进了油菜增产。
认真做好田间管理。过去当地群众对油菜有三不管(即不管施肥、不管培育、不管收获)的习惯,现在对油菜都加工细作,一般均贯彻了“管理到田,责任到人,奖赔严明”的田间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六防一治”(即防渍、防旱、防病虫、防霜冻、防草荒、防鸡鸭及治虫)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
松滋县今年油菜增产已成定局,县委决心保丰收,也决心再跃进,1958年冬播计划胜利油菜扩大到十二万亩,亩产要求达到四百斤,该县计划到1962年全县油菜平均产量每亩达到一千斤,干劲之大,鼓舞人心。
(农业部粮食生产局油料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