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中国戏曲歌舞团在巴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1
第6版()
专栏:巴黎通讯

中国戏曲歌舞团在巴黎
“当巴黎国际戏剧节的帷幕为中国京剧打开时,巴黎的公众又燃起了三年前的激情……”
——“人道报”的评论
4月末尾,法国“人道报”上有一天出现了几个中国女演员微笑的面容,图片上面是一个醒目的标题“北京向巴黎微笑”。这样报道了参加1958年巴黎盛大的国际戏剧节的中国戏曲歌舞团的到来。
这个艺术团自从参加戏剧节演出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不久就要离开法国了。它在4、5月间逗留巴黎的将近一个月的日子中,在巴黎人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那二十一场成功的演出里,正像“解放了的巴黎人报”说的,“北京歌剧的险技家、哑剧家、歌剧家和舞蹈家又征服了巴黎”。
4月29日起,歌舞团开始在巴黎市中心区世界闻名的萨拉·伯纳尔剧院演出。演出前曾有些人怀疑这次戏曲歌舞团能不能获得像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巴黎时那样成功。但是在第一次演出后就打消了人们这种顾虑。中国艺术家的第一次演出被认为是戏剧节最热闹的一天。
“人道报”的一篇评论说:“当巴黎国际戏剧节的帷幕为中国京剧打开时,巴黎的公众又燃起了三年前的激情。这是一个五色缤纷、乐声缭绕、轻歌曼舞的节日,是全世界所共享的节日。在开始时,我们以为不会再像三年前初见时那么感到惊奇了,可是后来我们的想法立刻改变,我们又如梦如痴地浸沉到天堂般的神话世界中。”
巴黎的戏剧评论家认为这是最美丽、最稀奇、最惊人的戏剧演出,他们说:“京剧是全世界最好的戏剧演出,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剧人连梦中也未曾想到的事。”
歌舞团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是“花鼓灯”,青年演员们爽朗有力、轻快纯熟的舞姿一下子就博得了观众热烈狂欢的掌声。随着晚会的进行,观众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到“泗洲城”和“龙舞”时观众用脚拼命地跺着地板,或打着椅子(欧洲人叫好时的习惯),甚至叫起来。
在歌舞团以后的演出中每次总有这种激动的场面。
巴黎各报推崇备至地评论了俞振飞和言慧珠合演的昆曲“百花赠剑”。著名戏剧评论家居伊·勒克莱克写道:“在这出戏中,人物的感情多半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的,这一点很难得,演员们演得非常细腻、逼真。值得注意的是,打诨插科的滑稽角色和表演,在中国戏里不是脱离剧情出现的,那些天真可笑或滑稽机灵的表演成了全剧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表达整个感情的一个细致的方法。这一点连莫里哀和缪塞都没有办到。”
李玉茹的京戏“拾玉镯”也获得了特别的好评。许多没有看过中国戏的人都能领会戏中的全部情节,因此帷幕刚刚下垂,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刀光剑影、大打出手的“泗洲城”对于听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更易了解。当水母娘娘以一刀一枪奋战无数神将时,观众情不自禁、狂热地鼓起掌、喝起彩来。演员张美娟一连谢了十多次幕,热情的观众才安静下来。
“解放了的巴黎人报”的评论员评论说:“这种天兵水将之间的搏斗是带着浓厚的莎士比亚色彩的。三年来我一直在想,西方的导演尽可以采用京剧的战斗场面来演‘理查三世’‘李尔王’等名剧。”
巴黎观众对三年前在巴黎演“闹天宫”的王鸣仲特别记得清楚。这次他演“卧虎沟”也正如“闹天宫”一样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解放报”说:“‘卧虎沟’给我们带来了灵活生动、轻快敏捷的战斗。战士们纵身高跳、闪身逃躲、筋斗连翻、化险为夷。一举一动,疾如脱免,轻如飞燕,真叫人接应不暇,目瞪口呆。”
象征着中国劳动人民勇敢又善良性格的“龙舞”,获得了巴黎人的特别赞赏,它所引起的评论更是繁多到难于列举了。“解放报”的评论员说:“从今天起,不要再跟我说龙是不存在的了。我亲眼看过了,正如同我看见了大家一样。”
每次中国艺术家演出结束时总已接近深夜,可是萨拉·伯纳尔剧院门口许多看完戏的人很久也不肯离去。有的等着向出来的演员祝贺告别,有的在广场上竟学着花旦的嗓子学着哼起京戏的调子来。
(据新华社)(附图片)
法国的“人道报”(左下,右上,右下)和“世界报”(左上)刊载的赞扬我国戏曲歌舞团演出的文章和歌舞团照片。(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