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介绍“文艺报”的“山西文艺特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3
第8版()
专栏: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介绍“文艺报”的“山西文艺特辑”
石美
我国文学艺术的花朵开遍各地。在各省和自治区,文艺领导工作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作家们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工农唱出了千百万首豪迈的歌。对这些,应给予及时的推广和热情的评论。为此,“文艺报”特派了编辑人员到太原,在山西文艺界的帮助之下,编了“山西文艺特辑”。这个特辑发表在本月11日出版的第十一期“文艺报”上。“山西文艺特辑”共包括了李束为的“永远和人民在一起”、陈笑雨的“写下最新最美的诗篇”、巴人的“略谈赵树理同志的创作”和报道“民族的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座谈‘火花’上的短篇小说”、“让山西省文艺思想战线上遍插红旗!”以及短篇作品评论等十四篇文章。“文艺报”编者按写道:“我们认为,山西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刊物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山西的许多作家和青年作者是在解放区土生土长的,在党的领导下,参加过对敌斗争,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整风运动,有和群众同甘共苦的经历。解放后,经常深入农村,不少人在农村里担负了工作。这是他们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的基础。巴人的文章论述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所反映的生活面貌,时代跳动的脉搏和作者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发展,作者指出赵树理同志善于创造正面的积极人物,“而且总是把这些正面的积极人物的运命,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步调相结合,以取得胜利为结局”,作者还论述了赵树理作品的民族风格问题。
山西作家、青年作者以写短篇小说见长。这些短篇小说的特色是:名副其实的短,一般都在七、八千字以内;创造了真实的农民形象,善于把肖像描写和心理刻划紧密结合起来;语言通俗生动、群众化,故事展开适合农民的胃口,具有乐观主义的健康的情趣和幽默的格调。
“文艺报”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加强了和地方作家、刊物、读者的联系;对地方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