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亩产538斤一季跨过黄河 孟县创小麦高产新纪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5
第1版()
专栏:

亩产538斤一季跨过黄河
孟县创小麦高产新纪录
新华社郑州14日电 记者张励中报道:河南省又出现了一个小麦一季过黄河的高产县——孟县。这个县今年的二十五万八千多亩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五百三十八斤十四两。其中亩产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以上的有五百亩,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五百斤的有七千五百九十亩,全县有两个乡、三十个农业社的小麦一季跨过了长江。
孟县的小麦丰收,是孟县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断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得来的。1956年,孟县同全国一样,曾经来了一个生产跃进,每亩小麦平均产二百三十斤,全年粮食平均产量超过了全国农业生产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指标。但是到1957年,却来了一股反“冒进”的逆流,这个县畏首畏尾,干劲不足,看困难多,结果小麦一下子降到亩产一百七十二斤。在制订1958年小麦增产计划的时候,开始思想也还没有解放,觉得从一百七十二斤提高到二百七十斤已经不算少了;后来在全面大跃进的形势下,不断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小麦增产计划由亩产二百七十斤提高到三百斤,由三百斤提高到三百五十斤,由三百五十斤又提到四百斤。不想实际产量却达到了五百三十八斤十四两。三年来的产量情况,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马鞍形。马鞍形教育了孟县党的领导和全县的人民群众。
由于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订出先进的指标和措施,孟县干部和群众干劲很大。小麦播种时,曾碰到百日无雨的旱情,可是全县人民鼓足干劲,出动九万人,打下了二十丈深的井,挖了十来里长的渠,苦战二十昼夜,抗旱点种了二十二万亩小麦。紧接着,他们又创造性地展开移栽麦苗的活动,使十六万亩缺苗地得到全苗。中间还战胜危害麦苗严重的小麦吸浆虫。到了小麦拔节孕穗阶段,他们又苦战四昼夜,出动三万人,在麦田里点起了八万处火熏烟,战胜了四次严重的霜冻。麦子快熟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雨,全县最好的麦都架设了天网,缚成麦把,防止了小麦倒伏。就这样,今年自然灾害虽然比往年大,但是在人们干劲冲天的情况下,小麦终于丰收了。
(编者注:1957年全国小麦亩产最高的县是甘肃省张掖县,全县播种面积三十六万亩,平均亩产四百六十四点七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