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访小麦丰产县——谷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6
第2版()
专栏:

访小麦丰产县——谷城
本报记者 方堤 罗重璋
5月下旬,我们到谷城县去作了一次访问。那时候,夏收夏种运动正热火朝天。许多农民总是无比兴奋地说,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今年这样的好小麦。
我们曾经仔细地观察过麦地里的小麦,也曾经和一些参观者一道数过株数,数过那又长又大的穗子上的麦粒。麦子的确是太出众了!举例来说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麦穗只有二、三十个麦粒,而且大约要一万五千粒才合得一斤;可是在东升社、共同富裕社和三合社,在百万富翁社和新生活社,我们都曾看到了不少麦穗每穗结粒达七、八十甚至一百个以上,据说每一万三千粒就合一斤。
小麦生产年年提高
谷城县位于汉水上游和五当山以北、伏牛山以南。境内土地包括山地、岗地、河地、畈地等类。今年的情况是:无论是那种土地,小麦都长得很好,都出现了亩产千斤的高产典型。据县里的估计,今年全县二十六万亩小麦,平均亩产量可达五百斤或更多一些;其中有五万多亩可以亩产千斤和千斤以上。这样的大丰产,在这个县的小麦生产史上是没有前例的。
谷城县的小麦产量在解放前并不高。那时全县平均亩产量达到百把斤就算是丰年了。从1953年以后,谷城县的小麦生产逐年提高。到去年,平均亩产量达到了二百七十四斤。
谷城县的小麦为什么能连年增产?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断地革新了技术,而今年在这方面作得更加彻底。拿小麦的播种方法来说吧!今年湖北省还有不少的县只是部分地推行了普通的条播,有的县甚至还停留在撒播或点播的时代。可是,谷城县却在几年前就大量地推行条播了,到去年全县已基本上条播化。而今年,全县除实现了条播化外,还在这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创造,如大量地推行了比普通条播更加优越的宽幅条播、等距条播和交叉条播等。此外,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地进行整地保墒,作好选种育苗工作,因地制宜地适当提早播种时间,增加施肥数量和改进施肥方法,以及系统地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几年来,特别是去年,谷城县都曾作了巨量的工作。
今年谷城县小麦生产的飞跃,是和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分不开的。从去冬开始,针对去年小麦生产过程中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的漏洞,从上到下地突出地抓住了三个环节:(一)在继续深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密植程度,保证每亩地有三十万株苗,丰产地要达到六十万株;(二)根据保株、保穗、保粒的要求,每亩施肥二百担以上,既要施足底肥,又要分期施追肥;(三)全面加强田间管理,作好中耕锄草、防虫、防渍等工作。这样作的结果是:今年全县麦地比去年普遍又深耕了一寸到二寸;每亩地的苗数和麦穗比去年平均增加达一倍强;施肥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各项田间管理工作都远比去年作得好。
谷城县实行耕作技术革新的领导经验是:破除旧习惯,提早安排和提早准备。
破除陈规提早安排
在1955年以前,谷城县即已开始在小麦生产中推行新技术了,可是成绩并不显著。为什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快要播种时才来安排播种的工作,才来发动群众总结丰产经验。由于时间紧迫,许多相应的工作跟不上,加以不少群众一下不容易接受新技术,结果许多技术措施都难于贯彻。例如,施足底肥是一项极重要的技术措施,可是由于快播种时才开会安排,群众没有准备足够的肥料,而播种时间又不能推迟,结果也无法多施。
从1955年起,谷城县开始采用一种新的作法:一方面,在小麦播种后和快要收割时,分别发动群众对播种工作和全年生产进行现场总结,使广大群众通过就地参观,就地辩论,把不同耕作方法的优点、缺点加以肯定,从而真正地了解革新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上述群众性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前召开(在麦收后,秋种前)小麦冬播会议,对下年生产早规划和早安排,以便各乡、社有足够的时间根据会议的要求进行准备,如像准备种子、肥料、工具、安排劳动力,训练技术力量,以及在辩论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措施等。这样一来,各地工作就都主动了。
检查评比一贯到底
及早总结和安排,这是制订和贯彻各项技术措施的重要关键之一,但尽管经过了现场总结,也提前作了安排,还是不能保证所有干部和群众都能自觉地掌握和贯彻各项技术措施。因为:第一,有些人可能还没有真正深刻地明了各项技术措施的作用,保守思想还未完全消除;第二,有些人可能在当时思想是通了,但在执行中碰到一些困难后,又动摇起来。为了使技术革新坚持下去,作到“一贯到底”,还必须组织群众性的检查评比,通过检查评比不断地加强播种准备和田间管理。这种检查评比的具体作法是:根据规划措施,制订检查评比的内容,向全县各乡、社群众公布,号召大家准备迎接检查;开始检查评比时,要吸收各级领导干部和乡、社代表参加,并在检查评比过程中充分运用大字报,肯定成绩,批评缺点;检查评比后,号召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运动,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这种检查评比的方法对促进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有巨大的作用。去冬今春,全县性的检查评比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评比时,发现有三类苗六万多亩,约占播种面积的25%,以后由于各乡、社在学先进、赶先进的口号下开展了突击追肥中耕运动,特别是加强了对三类苗的管理,到举行第二次全县性的检查评比时,三类苗就基本上消灭了。在检查评比中,还发现不少麦田出苗没有达到三十万株的要求,有的缺苗断垅的现象很严重。于是,又发动群众开展了移苗、补苗的运动,把不足数都补了起来。
谷城县委领导方法上还有一个重大的特点是:它总是不断地教育干部和群众要敢想敢干,永远向前看。去年全县出现了四百多亩亩产小麦千斤以上的典型后,县委即据此向全县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敢想、敢干的教育,并提出了要在今年创造五万亩“小麦千斤亩”的任务,深入地组织干部和群众进行讨论。人们看到了生产中的潜力,思想解放了,干劲更足了,千斤丰产运动随着也开展了。据各地的试打、估计的产量来看,这个任务已经胜利实现。现在,县委又在总结今年丰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明年实现“小麦千斤县”的新课题,交给各乡、社干部和群众进行酝酿、讨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