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带领青年向技术革命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8
第4版()
专栏:

带领青年向技术革命进军
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 张玉
目前,在天津市青年职工中,已经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这是整风运动和生产大跃进发展的必然趋势。
伟大的整风运动提高了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为社会主义而劳动的正气大大伸张,个人主义思想和暮气大大减少。他们表现得干劲十足,竞相进步,力争上游,党指向那里,就作到那里,突击作用十分突出。整风运动中领导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改善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教育和提高了青年主人翁的责任感。特别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对青年的鼓舞极大,青年们更加迫切地要求改变生产上的落后面貌。同时,他们从生产大跃进的实践中体验到:只有十足的干劲加上十足的钻劲,才能使生产飞跃发展。因此,仅仅在五四前短短的二十天中,六百六十二个工厂中的青年职工就提出了二万六千三百件革新建议,实现了七千四百八十多件。从4月14日到5月底出现了一百一十一件打破全国纪录和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奇迹。
蓬蓬勃勃的技术革新运动,要求青年团组织站在运动的前面领导群众大胆创造。在日益兴旺的技术革命运动中青年团组织是大有可为的。
思想大解放,技术革新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为了解放思想,我们首先在青年中大力发扬那些已经显现出来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和革命风格。大张旗鼓地、有声有色地表扬先进人物,总结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他们思想解放的过程,以展览会、与先进人物见面会和大字报、广播、快报、报纸等各种宣传形式,迅速地把活活泼泼的共产主义思想传到各个角落,破除束缚群众的各种迷信思想。我们集中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宣传。
(1)发扬那种有建设社会主义和压倒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志气。发扬那种敢于作出古今中外的人们还没有作到的事情;敢于找出书本上找不到的根据,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以便借势攻破迷信。我们宣传了许多创出奇迹的先进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为专家、书本所吓倒,具有大胆独创为国争光的精神。例如,天津仁立食品厂青年技术员马国荣,听到我国蛋制品中有“沙门氏菌”影响出口,并被英帝国主义借口对我们大肆诬蔑、破坏新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时,便下决心研究消灭“沙门氏菌”的办法。蛋制品中“沙门氏菌”是在1956年发现的,各国蛋制品工业至今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曾集中许多著名的医生和学者也没有研究出解决他们蛋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办法。但是马国荣就敢独创、敢试验,决心压倒英国为国争光。他在党、团的支持和工人的帮助下,经过三百二十二次试验,终于创造出彻底消灭“沙门氏菌”的“真空充氮处理法”。在试验的过程中他曾经向一位大夫征求这个办法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文件上没有根据,不可靠。但是他没有气馁,他说:“根据是人创造出来的,今天有根据的事情也是从没有根据来的,今天还没有根据的事情终有一天会有根据。”这个思想支配他顽强地实验直到成功。再如自行车厂压材工段所用的“车圈带铁”原来大部分由日本进口,但因岸信介横加阻挠,从去年5月以来进口时断时续,使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最近,这个工段的青年决定自制“车圈带铁”,他们说:“岸信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一定要赶过他们。”结果,不仅赶上了日本,而且在薄厚均度和“边直”等方面超过了日本。我们宣传了这些振奋民族精神、长自己志气的事例,有力地打击了妄自菲薄和自卑感。
(2)发扬那种敢于对一切保守、促退和资产阶级权威思想作斗争和克服一切困难、百折不挠的共产主义风格。只有发扬这种风格才能使新生事物得以生长和发展。许多青年创造的过程证明:新生事物都是和它对立的旧事物、旧思想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例如,天津织染厂梁树楷在大胆试验不用颜料染丝绸的过程中,曾访问过一些专家,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有的人和他说:“这是土办法,国内外都没有见过,别人研究都失败了。”也有人说他的试验是“反常现象”,这些虽然使梁树楷思想上产生了一些顾虑,但他没有灰心,在团组织及时帮助下,他勇敢地试验下去,终于使“反常现象”变成了正常现象。此外,我们还宣传了中国油漆厂二十二岁的共青团员沈元超,从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勤杂工,经过几年的苦学,达到了高中文化水平,并且经过三年多的苦心钻研,多次失败和几百次试验,使醇酸树脂的质量超过了西德的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扫除保守自卑和个人主义思想
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的传播,启发了广大青年的思想,并且使许多想革新但又缺乏胆略的人从各种顾虑中解放出来。例如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梁树楷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后,全市印染业的青年受到很大启发,很快的试验成功了不用颜料染毛呢、棉纱和棉布。他的事迹在织染厂的影响就更大,绝大多数的人都解除了顾虑,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作试验”的局面。
共产主义精神得到大发扬,其威力必然会冲击那些保守、自卑、迷信书本、害怕专家权威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有些基层团组织看到了在革新过程中这两种思想的斗争,因势利导,组织辩论,带起了落后部分。食品一厂有的青年提出改进洗蛋的操作方法,有保守思想的人认为把整箱鸡蛋放入水中用刷子集中刷洗的办法,绝不如一个一个用手洗的办法好。团总支就帮助贾桂兰带头作现场试验,并组织了现场辩论。试验结果效率提高一倍半,破碎率正常,贾桂兰当场现身说法,说服了守旧的人们。天津织染厂在改革旧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工艺规程时,有的青年说:“工艺规程是法律,改变工艺规程就是犯法。”团委会就以“现有的工艺规程和配方是否合理?在技术革新中应如何对待?”为题组织了辩论。团员在讨论中列举了许多旧工艺规程落后于生产发展的事实,使那些死抱着旧工艺规程不放的人认识到:“工艺规程和配方是生产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有随着生产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才对。”经验证明: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实际开展辩论是破旧立新,发动落后群众的有效方法。
思想解放推动了技术革新,革新的事例又促进人们思想更进一步解放,像原子爆破一样起了连锁反应,技术革新的道路越走越宽,人们的眼光也越看越远。食品一厂的青年在“五四”前奋战二十天中,将全厂五大关键全部突破,有三个工序由笨重的体力劳动改为自动化
(冷库的搬运工作、冷冻机浇油工作和照蛋工序)。因此青年们增强了革新的信心,最近又提出要使所有工序全部自动化。过去有不少厂青年看不到生产发展的前途,怕革新以后裁减人员或减少工资收入而不愿革新,技术革新运动使他们对生产远景看的越来越清。食品一厂青年提出利用自动化后剩余的人力,利用一切剩余的废料搞六个小工厂。技术革新运动也促进了团的干部思想解放,在运动开始时有不少干部还怀疑青年是否能革新,对青年的作用估计不足,技术革新运动中许多事实教育了干部,帮助团干部解放思想,增强了干部领导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总路线,促进思想大解放,技术大革命,生产大跃进,我们最近又决定在七一组织万人献礼大队,号召青年思想大解放,以革新成绩向党的生日献礼。现在,青年们都在认真学习和讨论党的总路线,纷纷表示在七一以前做出更多更好的技术革新成绩向党献礼。
坚决地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无穷无尽的智慧发挥出来
这一时期的经验证明:提出口号,指明具体方向,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家动手实现的方法,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有效方法。技术革新运动开始时,我们发出了告全市青年职工书,提出“苦钻实干二十天,敢想敢干不怕难,革新技术创奇迹,计划超额往上翻,五一五四比高低,看谁跃进最领先”的口号,各厂也结合本厂的情况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鼓舞了群众的积极性,非常迅速地把群众的热情集中到技术革新运动中来。同时,各厂都根据党的指示,从分析生产跃进计划和群众革新建议入手,找出生产关键,分别对不同车间、工种提出具体要求。这种作法使青年感到有劲头、有方向。在这种条件下,运用整风中大鸣大放,贴大字报,发动大家动手解决问题的经验搞技术革新,十分见效。天津织染厂染色车间团组织根据党的指示,发动与组织青年围绕工艺、配方两个关键性问题展开了大鸣大放、贴大字报,全车间二百一十名青年在三天内就提出一千多件革新建议。他们把青年提出的建议归纳整理,写成课题公布出去,组织青年抢课题,自己动手实现建议,当天青年们就抢走了一半以上,许多人凑在一起研究,很快的就有60%以上的青年实现了建议。仅按其中实现的三十一件计算,全年可为国家节约一百三十二万余元。
在普遍发动群众的同时,根据需要,广泛组织技术革新研究小组是突破生产关键和实现重大技术革新的有效措施。目前,据六百六十二个工厂统计,已组织了一千一百四十二个技术研究小组,其成员大多是以技术水平较高、实际经验较丰富的青年工人为主,吸收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并聘请老师傅作指导。小组活动的方法是:“个人多提方案,集体研究补充,充分进行试验。”这种小组的好处很多,它不但能使青年工人通过集体研究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而且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学到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知识,是发动青年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活动、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和促使技术人员与工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好办法。
技术革新运动所以能在青年中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所制订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给青年指出了方向和各级党委加强了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在技术革新工作中,基层党委不仅对团的组织和青年给了许多具体指示,甚至亲自参加团的工作会议帮助研究工作,亲身参加帮助青年的革新试验。技术革新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都得到了党委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青年在技术革新中所获胜利的决定因素。此外,团的组织经过整风,战斗力加强了,团干部的思想作风也有了很大改进。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团的各级组织在党领导下站在了运动前面领导青年。绝大多数团的干部的干劲十足,深入工作的程度也较之以前大大加强,无论是团的专职干部或兼职干部工作起来生龙活虎,雷厉风行,并且人人参加了实验活动。他们在深入工作中一面从精神上鼓舞青年,帮助青年解决各种思想障碍;一面帮助青年解决在革新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真正作到了与青年同呼吸、共困难,亲如一家,因此,大大地鼓舞了青年创造的信心和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