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为晚稻增产突击肥料 普宁县鲤湖、梅塘乡的做法值得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9
第2版()
专栏:

为晚稻增产突击肥料
普宁县鲤湖、梅塘乡的做法值得推广
本报广州8日电 广东普宁县鲤湖、梅塘两乡为了创造晚造丰产奇迹,在夏收大忙之前,迅即组织一个热火朝天的积肥突击运动。以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为首的东路农业检查团,在检查了这两个乡的生产情况之后,希望全省农业社学习他们的做法。
今年鲤湖乡每亩早稻预计产四百三十斤,但由于肥料不足,比去年早稻只增产六十斤,这和普宁有些乡社每亩增产一二百斤相较,他们感到早稻增产太少了。他们下了最大决心,要使晚造亩产粮食达到一千五百斤。实现这个战斗的指标的主要办法是多搞肥料和尽量的密植。他们计划每亩插秧数要由二万多棵增到五万棵到七万五千棵;肥料要求比早稻增加四倍,即每亩保证下肥二千担。可是,积肥进度比较缓慢,到6月8日止,离早稻收获大忙时间只有几天了,两个乡每亩积肥还不到三百担。没有充足的肥料,晚稻每亩增产一千五百斤的计划便有落空的危险。鲤湖乡用群众性突击的办法扭转了缺肥的局面。6月9日起,他们拿出早稻插秧时的那股干劲,动员一切人、一切工具去寻找和挖取一切用得着的肥料。9日一个晚上,积肥一百零七万担。现在,鲤湖乡农民正在努力实现“苦战七昼夜,每亩积肥两千担”的口号。相邻的梅塘乡农民听到了,便提出“每亩积肥超过二千担,压倒鲤湖乡,争取全县第一名”的口号。乡社干部估计,按照现在积肥运动的速度发展下去,晚造肥料的问题肯定会如期解决的。
陶铸同志和东路检查团的其他负责同志10日黄昏到了普宁县城,听到鲤湖、梅塘两乡农民挑灯比赛积肥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后,当晚同地委副书记李雪光、普宁县委第一书记张顺同志赶往现场访问。是时,夜色深沉,在方圆二三十里内的村庄里,公路旁,山坡上,处处星光点点,人声喧闹。10时到达鲤湖乡,那里,灯火照耀得如同白昼,三万多积肥大军干得正在热闹。在几百盏汽灯,煤油灯,豆油灯下,大约有几千人在挖取鲤湖村的街道土。大街小巷,人山人海。
省委东路检查团认为:这两个乡对积肥的看法是正确的,积肥指标是可行的,用冲天干劲、日夜突击积肥的做法很值得全省农业社学习。全省农业社应学习鲤湖乡和梅塘乡,立即掀起一个大规模的积肥突击运动,保证今年晚造能获更大的增产。 (杜导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