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反对安于现状 放下大厂架子 北京棉纺织厂不增加人力资金,生产多种花布 机修车间变成机器厂,自力制造各种新型设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19
第3版()
专栏:

反对安于现状 放下大厂架子
北京棉纺织厂不增加人力资金,生产多种花布
机修车间变成机器厂,自力制造各种新型设备
据新华社18日讯 北京棉纺织联合厂深入宣传总路线后,在不增加人力、设备和资金的条件下,由只生产白布的工厂变为生产多种花布的工厂;原来的机修车间也转变为中型机器制造厂,制造全厂增加产品品种所需要的各种新型机器。
整风运动中,这个厂的职工阶级觉悟和革命干劲大大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唯条件论”和“大厂架子”的束缚下,一提到技术革新和生产跃进,就伸手向国家要人要钱要设备,或者另出题目,强调困难。他们认为“配来白棉花就只能织白布”;“生产多样花色品种的产品是小厂的事,大厂就只能生产‘大路货’”。
这个厂的党委委员们在听了关于“八大”二次会议的传达后,立即研究了这些不利于贯彻总路线的几种思想障碍。提出了“大厂办小事,小事积大事,打破常规,能搞啥就搞啥”的口号,作为发动群众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方针。党委会还号召全体职工不要安于现状,本着粗细纱布并举,大小改革并举,新老机器并举,原棉和废棉并举的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穷干苦干巧干,积极扩大品种,提高产量质量,自己动手制造机器,开办废棉工厂。许多职工拿着报纸上登载的“土专家”“小知识分子做大事”的故事和消息同有自卑感的人进行争辩。他们说:“脑和手是两件宝,别人能用这两个宝进行创造发明,我们为什么不能?”
工人们说干就干,在十天内,全厂就涌现出上千个创造发明、技术革新的事例。现在他们已经试制出了四十多种花布,并且在没有精纺机的条件下试纺出一百零二支的高级纱和有色纱。机修车间工人提出在保证完成修配任务的条件下变修配车间为机器制造厂的口号后,工作量立即增加了好几倍。工人们对领导干部说:“你们不要为我们发愁,我们有办法!有多少制造任务尽管接过来。”这个机修车间改为纺织机器制造厂以后,工厂因大批生产花布、高级纱所需的精梳机、格子机、拉绒机等机器都可由本厂自己制造。过去因买不到机器所以没有设立的废棉工场,也因机修车间能够承制机器而开始建厂了。
为了使细纱车间的清洁工作全部自动化,他们成立了一个自动化研究院,五天内就创制了三项自动化的清洁工具。第二织布分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两周内就创造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的络经、整经、浆纱联合机,使现有络经、整经、浆纱三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各工种工人的劳动效率普遍提高了20%到100%,因而可以在现有人力中,抽出大批工人组织两个分场进行三班生产,使纱和布的日产量比现在分别提高16%和2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