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上海的街头文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21
第7版()
专栏:

上海的街头文艺
本报记者 张风
在最近的总路线宣传运动中,上海文艺界全体出动,不论是作家、演员、画家、音乐家,都走上街头,创造了许多街头文艺的新形式。
新诗贴在电杆上
在南京路,在淮海路,在沪东沪西的工厂区,许多人手里拿着一大叠红绿纸,贴到墙壁上、电杆木上。
这是什么招贴?走路的人挤上去看个明白,只见其中一张用头号铅字印着:
“黄浦江边闹翻天,
生产跃进赛火箭,
这股干劲哪里来?
因为有了总路线!”
这原来是作家们写的诗,贴诗的人也是作家协会的会员。
靳以、以群、魏金枝等二十多位作家都写了“传单诗”,诗的格式也运用了民歌的传统,生动通俗,现在全市已经贴了十多万份。
作协上海分会还在马路上出了“太阳”墙报。作家们说:我们要无孔不入,利用各种“街头文艺”的形式,把作品流传到每个角落!
周小燕唱方言歌曲
走进复兴公园,就听到管弦乐的声音。公园中心聚满了人,由上海的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四个协会和电影演员们组成的文艺界宣传队,正在这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唱、奏、演、朗诵、宣传画……,样样都有。
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站到中央来了。她在手风琴的伴奏下,用沪剧的调子、上海的方言,唱出了“歌唱总路线”。
马路上追“萧何”
一阵紧密的锣鼓,人群中突然跑出一个戏台上的“萧何”,头戴纱帽,身穿黄袍,挂着拖到胸前的髯口;后面紧紧追着一个“工人”。
这是怎么回事?但见戏台上“萧何追韩信”,哪见马路上工人追“萧何”!
许多人上前来看热闹,“人民警察”也来排解这场纠纷。
“工人”说:工会俱乐部正在演“追韩信”,“萧何”在台上跑了一个圆场,掉头而去,“韩信”还在台上等……。
“萧何”说,他是华丰搪瓷厂的仓库管理员,厂里正在大闹技术革命,创造“自动窑”,他演着戏,突然想到砌窑的耐火砖堆在仓库里,钥匙在自己身上,马上要送回去!
于是,引出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故事。群众都听得出神了,许多人插进来说:“萧何”做得对,应该赶紧把钥匙送回去,“人民警察”还自愿用自行车帮他送去。“仓库管理员”不同意,因为开仓库领东西,只有他亲自才能干!
一个自称是演员的人挤了出来,他也能演“追韩信”,马上赶到俱乐部去追等在那儿的“韩信”,于是皆大欢喜,“仓库管理员”急忙赶回厂去,参加技术大革命!
这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一个街头剧。
袁雪芬唱“王海海”
在黄浦江边的绿化地带,上海越剧院的总路线宣传队来了。袁雪芬站到扩音机前,用群众非常熟悉的腔调唱出她自己编的新词:
“我今天不唱前朝与后代,
不唱梁山伯与祝英台,
可歌的事迹千千万,
要唱一唱一个平凡妇女王海海,
……”
这位在舞台上以演祝英台著名的越剧演员,现在高歌着新社会的新妇女——闻名全市的优秀工人家属王海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