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教育必须结合生产 华中工学院开展勤工俭学大辩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23
第7版()
专栏:

教育必须结合生产
华中工学院开展勤工俭学大辩论
本报讯 记者殷平报道:华中工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开展了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大辩论。全院教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激烈争辩,肯定了教育结合生产是高等学校不可动摇的方针。
华中工学院从3月份批判资产阶级教学思想后,开展了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来为地方工业服务。但是,一部分教师对这种作法表示怀疑,认为这种作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设计结合生产不能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学习质量不高。少数教师甚至强调要作高深的理论研究,不愿承担生产任务,阻碍贯彻教育结合生产的方针。根据这些情况,华中工学院领导上及时引导全院教师开展了一场教育结合生产方针的大辩论,号召教师们敞开思想,自由争辩,辩深辩透,达到统一认识。
开始是以电力系电机教研室副主任许实章为首的一部分教师提出的意见展开辩论。他们认为学校是教育机关,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是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高等学校是培养技术员、工程师的,有了理论知识就可以指导生产。
针对这种论点,在大小会的辩论中,集中火力批判了许实章等人把生产和教学对立起来、要搞纯理论的教学的看法。大家认为,这种看法实质上是坚持理论脱离实际的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否定教育结合生产的重要意义。大家举出许多例子,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来,教学质量提高了。如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完全改变了过去只管数据不管应用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部分学生在进行红安县输电线路选择时,就突破了书本知识不足的困难,深入实地勘察,大胆进行创造,终于设计出一套经济实用的输电线路方案。在这些大量事实的面前,许实章这一派的人已开始认输,承认自己看法是片面的,表示要修改自己的论点,肯定教育结合生产方针是正确的。
在大辩论中,大家除了肯定教学必须结合生产外,还辩论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具体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