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鸡毛飞上了天 北大学生工厂试制新产品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24
第7版()
专栏:

鸡毛飞上了天
北大学生工厂试制新产品成功
北京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学生新成立的半导体工厂,提前试制成功硒光电池等产品。
6月10日北大提出“苦战五年,建成先进的共产主义新北大”的跃进规划,同学们知道了很兴奋,物理系四年级学生决定筹建半导体工厂。
这个系的大部分同学都拥护办工厂,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贯彻教育与政治、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但也有人怀疑,他们说:“鸡毛飞不上天”,“毛头小伙子干不出大事来”,“过一段时间关了门怎么办”?又说:“这只是情绪冲动,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不一定行。”经过两天大争大辩,同学们的思想基本上统一了。认识到这是改造思想的多、快、好、省的道路;是加速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半导体教研室的教师也开了三、四次会研究“办工厂”的问题,他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劳动。
办厂开始,就碰到了资金问题。有的同学主张卖手表、卖衣服来筹集资金。有的提出靠自己的双手、靠劳动来筹资金。经过辩论,同学们认识到:办工厂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共产主义的劳动者,资金问题,也应该用劳动来解决。
党委第一书记陆平知道了,亲自来找大家,并说:“党支持你们,你们要把它坚持下去,推广下去!”
他们决定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先开始生产,有空就去附近的科学院工地和牛奶厂劳动筹集资金。
校外许多单位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主动跑来帮他们。电气科学研究院的同志们给大家讲解发电机的生产情况,物理研究所的同志把晶体生产过程和经验介绍给大家。有色金属局帮助工厂克服材料上的困难。
在试制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开始试制硒光电池时,有人反对,他们说:“先生们过去做过几次都失败了,咱们没经验,怎能制成功?”有的观望、怀疑。经过讨论,最后决定还是做。以后又碰到一连串技术上的困难,他们都想法克服了。
同学们干劲十足,连夜干。先生们也帮着做,常常熬到深夜。
他们15日午后开始生产,原打算7月1日制出头一批硒光电池,那知道,大家一加劲,不到三天就试制成功了。质量超过校内实验室用的英国货。
同学们情绪很高,他们决定大批生产,他们说:“这是共产主义的方向。这样作,把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结合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