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闽剧“海上渔歌”的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25
第8版()
专栏:

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
闽剧“海上渔歌”的创造
俞琳
“海上渔歌”这个戏,几年以来在很多戏曲剧种中不断上演,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喜爱。人们可以从这个肃奸反特的小戏里,受到教育,提高警惕;同时,也是由于这个戏的题材能够穿插丰富多采的戏曲舞蹈动作,海上行船或是水中搏斗等场面,都可以给观众不少艺术上的享受。
不过,由于剧种和演员条件不同,运用传统表演程式表现现代生活的认识程度也有出入,演出风格和质量便不很一样。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这次到北京演出了这个戏,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性的根据老渔民、橄榄姑娘和两个蒋匪特务在海上相遇、误救、见疑、格斗、捕获……等场景,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父母行船的“圆场”,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表现小渔舟在惊涛骇浪之中颠簸动荡的舞蹈动作,配合上带水音的打击音乐,是最为出色的,使人置信不疑;特务出场走“蹲步”,也是表现小舟的飘忽不定,同时也刻划了这两个鬼鬼祟祟的人物;船上肉搏是有选择的运用了传统戏曲中的水战动作,符合规定情景,有节奏感,非常优美。在这出戏里基本上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统一。可以看出,导演和演员是有创造地进行了艺术构思。他们没有被所谓“生活真实”局限住,而是大胆地运用了我国戏曲艺术独特的夸张手法,包括动作夸张与情绪夸张,而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突出了主题,大大增强了戏剧效果。整整一出戏都是紧紧地扣住观众的心弦,显示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
闽剧“海上渔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百花齐放的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需要有赫然扬名中外的“三岔口”,更需要有表现时代英雄人物的“海上渔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