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第26个新纪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6-27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第26个新纪录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厂长 寒力
深夜,离丙班接班还有整整半小时。接班室里已经挤满了人,等着开接班会议。这个班的党小组还在接班前召开了小组会,决定每个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带领群众,在本班创造出最高新纪录,向党献礼。
“同志们!先向大家报告一个消息!”
刚由调度室了解情况回来的值班工长,进门就向大家喊着:
“乙班又是一个新纪录!人家甲乙两班都创了新纪录向党献礼报捷,咱们丙班也一定要在今天夜里,创一个最高新纪录,向党献礼!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强有力的声音,掩没了门外??的轧钢机声。
接着值班工长分析了今天本班的生产条件,提出了注意事项,希望各小组认真讨论执行。
“我讲两句话,同志们!”
人群中是谁插上了话:
“加上今天乙班创造的新纪录,5月份我们整整是二十五个新纪录了!……”
一阵震耳的掌声打断了讲话。
“平均每天一个新纪录。另外,我们今天轧的是锅驼机管,这是最近为农业生产大跃进追加的紧急订货。党的总路线告诉我们: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轧好这一批管子提前交货,就是响应了党的总路线的号召。最后,预祝我们丙班在轧小管子上,再一次走在三班的最前面。我愿意天天抬大鼓。”
人们发出了哄然大笑。
原来讲话的人是这个工段的段长卢德新同志,五年前,他还是穿孔机的小组长。他今天也和厂里的其他负责同志一块跟班劳动搞“试验田”。他说他愿意天天抬大鼓,原来是有一次丙班创造了新纪录,厂里敲锣打鼓向丙班祝贺,抬大鼓的就是段长和工会主席。
说着,乙班的生产时间只剩下最后几分钟了。丙班所有的人都等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像进入决赛的运动员一样:各就各位,预备好姿势,只等令下。时针恰好指到26日零点,现场掀起了一片欢呼,乙班宣布了新纪录:一千八百七十根!就在这一瞬间,从加热炉、机器旁和所有操作台上,丙班手换手的接过了乙班手中的工具,连续操作,一秒钟也没有中断。钢管一根接一根的流着,哗?哗?的响声,像给大家呐喊助威。在轧管机、穿孔机旁的人,像医生诊断脉搏似的不时注视各自手表上的秒针,算算几秒钟轧出一根。电工们更是细致,他们计算着机器的每一个动作,连五分之一秒的时间都要计算。恨不得把钢管变成急水一样的流!
墙上电表的指针刚指到一点,穿孔机前就贴出了新大字报。上面写着:
“头一炮打响了!新纪录的苗子又来了!
谁英雄,谁好汉,生产跃进中间比比看!”
供生产联系用的喇叭筒里也发出了呼唤声:“第一小时二百四十根!……加油呀!”
气笛声短促地叫着,这是要加热炉加快来料的信号。
时间在前进。现场一直是一片欢乐、紧张的景象。每一个微小的成就,都受到鼓励表扬。每一处困难,马上都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关怀。在这里,大字报、漫画,都是极受工人欢迎的形式。今天的漫画多新鲜,画的是个举重运动员,仔细一看,原来举的是钢管,背心上“丙”字十分耀眼,还外加“冠军”二字。工人看了,从心里往外乐。
天亮了!一夜愉快紧张的劳动就要结束。二号操作台前人来人往。因为二号操作台上记录着生产数字,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集体劳动成果。
在二号操作台上工作的是女运转工李金芝。她五年如一日的在这个操作台上工作着。这个厂开工的第一根火红的钢胚就是由她操作从加热炉推出的。那时她只有十七岁,还是进城不久的乡下小姑娘呢,当她第一次在操作台上一按电钮,钢胚突的一下顺着辊道跑过来时,乐得她笑出声来。而今,这位姑娘已经是老师傅了。由她教出来的徒弟已是好几名了。不过人们仍然不习惯称呼她“李师傅”,还是亲热的叫她“小李子”。快下班这一会,“小李子”总是特别忙,忙于答复大家询问的生产数字。今天“小李子”更忙了。
终于时针指到八点,喇叭筒里传出了短促的呼喊:
“一千九百五十根!一千九百五十根!最高新纪录!……”这是李金芝的声音。今天,她又高声笑了!所有的人也笑了。
所有的机器旁边都沸腾起来了!这时,甲班同样的又从丙班手里接过工具,新的追赶又开始了。
丙班工人们兴奋的抬着献礼牌,敲锣打鼓的走出了厂房,向党委报捷——5月以来,他们创造了第二十六个新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