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夏收产量要和秋收齐头并进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说:提高夏收比重是战略性的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2
第2版()
专栏:

夏收产量要和秋收齐头并进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说:提高夏收比重是战略性的措施
本报讯 记者于明报道:安徽省今年夏收空前增产。在争取夏收的增产中,安徽省有一项重要措施,这就是:“扩大秋冬播种面积,提高夏季收成比重”。这是安徽省委1953年提出的“三改”办法中的第一个办法。为了了解实行这个办法的效果和它的意义,记者特于最近访问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
问:几年来安徽扩大秋冬播种面积,提高夏收比重所取得的成绩如何?
答:几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提高夏收比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夏收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由1952年的四千六百五十七万亩扩大到1956年的六千三百多万亩,增加了一千多万亩。1957年由于右倾保守思想的影响,面积比1956年减少,但仍比1952年多数百万亩。单位面积产量几年来也在逐年提高,1952年夏收单位面积产量为七十八斤多。而1958年即提高到一百六十五斤,提高达一倍以上。
由于扩大了夏收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安徽夏收粮食的增产是很显著的。因为扩大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是在1953年提出的,所以这里就以1953年为分界线来加以说明。从1949年到1953年的五年中,夏收产量共计一百六十五亿一千万斤;1954年到1958年的五年中,则为二百七十八亿三千万斤。后五年比前五年增产一百一十三亿二千万斤。如以1958年夏季收成八十五亿二千万斤,与1953年夏收三十四点五亿斤相比,则增加近一倍半。由上述产量比较中可以看出,从提出提高夏收比重后,在增产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问:安徽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答:这个办法,原来是根据淮北易受灾害的情况提出的。淮北在6月底到9月的三个月中,雨量集中,一般都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常常形成涝灾或洪水灾害。而在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整个生长期间,即6月以前,淮北的气候,则较平稳,正好能够避开秋季的灾害。在水利工程还没有能够彻底消除水旱灾害的时候,利用平稳气候扩大夏收作物,是避灾保收的一个好办法。安徽省委针对这一情况,在1953年提出了扩大夏收作物播种面积的办法。但是,这一办法实行以后,却不限于淮北。淮南地区利用冬闲田扩大夏收面积,也取得很好效果。所以,这个办法,不仅是在淮北多灾地区能够避灾保收,在一般地区也是大量增加生产的好办法。
问:在实行这一办法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
答:在实行这个办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思想上的抵触。大体有三种思想情况。第一种,是认为扩大了秋冬播种面积,就要影响春种面积。这主要是指淮北。可是,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安徽虽然大量扩大了秋冬播种面积,如淮北由原来占耕地面积70%扩大到85%,淮南地区一般由不到30%扩大到了40%,再除去经济作物,还有二千多万亩耕地可作春种用。实行小麦和其他作物的套种、混种,春地并没有减少。还有,群众在扩大夏收播种面积后,也确实看到了夏收比秋收有保证,所以,这个思想问题就在实践中被解决了。第二种,主要是淮河以南地区,有些人认为种了麦子拔了地力,就要影响下年的水稻产量。他们主张多留冬闲休息地。这是用旧的观点来看现在。过去农民无力大量施肥,所以只好多留冬闲地。但是,在合作化以后,农民既能多积肥,又能有力量多种,就不应该实行这个办法了。这几年的事实证明,秋冬播种的作物并没有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夏收和秋收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逐年都有所增加。第三种,是认为种小麦也难免受灾。的确,小麦也是难免受自然灾害的。但是,比较起来灾要少些,容易克服些。首先,在小麦生长期间水害是极少的,旱情也不多;其次,对病虫害如锈病、麦浆虫等,霜灾、风灾等,也逐步摸出了一些防治的经验。用熏烟和浇灌的办法对霜灾有很大防治作用;运用选种,早种,排水和野生植物作药剂等防治锈病,效果也显著;把麦根等就地烧毁,既可多积肥,又可把虫害消灭。今年的夏收,小麦从去冬播种时,即是在十分干旱的情况下播种的,在生长期间,又遇了霜灾、锈灾,特别是锈灾很严重,但是经过努力防治和加强田间管理,今年夏收还是取得了增产三十三亿斤粮食的成绩,其中小麦增产二十五亿多斤。夏收作物比秋收作物灾少易防,已为群众所理解,再加以领导方面在技术、物质上认真解决具体问题,所以,现在在安徽,对扩大夏收作物的播种面积,思想抵触已经不大了。
问:现在对扩大秋冬播种面积,提高夏收比重,有什么新的看法?
答:现在看来,扩大秋冬播种,提高夏收比重的意义更大了。在大兴水利后,旱、涝将都不怕,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秋冬播种面积,就不只是避灾保收的问题了。在夏收作物中,今年各种作物都出现了高产,摘掉了低产帽子,小麦单产有五千多斤的,二千多斤的也不少,而千斤以上的就更多了,到处都有。安徽省在今年一季小麦即增产63%,而邻省河南则增产一倍以上。其他夏收作物,安徽肥东县曙光社有亩产一千四百七十八斤多的蚕豆,该县红星社有亩产高达一千二百四十九斤的豌豆。在华东四省一市农业协作会议上浙江汇报,有亩产高达二万多斤的春马铃薯。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秋冬播种面积,提高夏收比重,也就不是一般的增产问题了,而是有可能使夏收的产量赶上秋收的产量,和秋收齐头并进的问题了。邻省河南小麦的迅速提高,和安徽小麦今年的增产情况,都显示了这一点。
因为许多地方过去存在重秋收不重夏收的思想,只把夏收当小熟,接口粮的一季,说什么“吃了麦子笑,秋后少收稻”,认为小麦产量低,生产不合算。这样,播种面积既小,耕作也很粗放,产量很低。所以无论在扩大秋冬播种面积上,和提高夏收的单位产量上,都有很大潜力。据华东四省一市农业协作会议上计算,这些省市还有八千多万亩冬闲田,可用来扩大夏收作物。挖掘这个潜力,使夏收赶上秋收,将是迅速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办法。它在耕作制度上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它在粮食增产上,完全符合总路线多快好省的要求。
问:安徽准备如何继续实行这个办法?
答:在安徽,今年的秋冬播种面积,将比去年再扩大四百万亩。为了作好这一工作,在淮南地区将大力解决稻田种麦的问题,即利用改良工具的办法,把稻田土块打碎,特别强调实行条播密植。这样,产量才能提高,秋冬播种面积才能迅速扩大。现在淮南地区秋冬播种面积才占耕地的40%,今年除沤水田外,争取要和淮北一样扩大。为了不影响秋收作物,还要很好解决早熟麦种和肥料的问题。在淮北则要继续解决密植、肥料和病、虫、霜冻、西南风等的危害问题,还要很好调配劳力,进行田间管理。在争取大量增产的方法上,不但要有小面积的高额丰产典型,以破除迷信,树立旗帜;还要有大面积的丰产典型,以便提高粮食产量,把高额丰产典型已达到的目标,在更大面积上实现。此外,还要求单位面积产量的普遍提高,以使总的产量能够迅速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出扩大秋冬播种面积,提高夏收比重的重大意义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