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遂宁“1605”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5
第2版()
专栏:

遂宁“1605”的诞生
罗运钧
一只鸡打着偏偏,在房里四处奔窜,它只挣扎了七分钟光景,倒下去了。这是注射了0.2CC遂宁试制的“1605”杀虫药剂的结果。这一事实说明过去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1605”,现在我们用简单的设备也能生产了!
试制成功“1605”的是哪些专家、科学家?
不,是一些普通人!
他们是遂宁专区工业交通局的干部余凯南,遂宁中学教师王森,群康染厂技术员刘伯禄,遂宁专区人民医院的谭药剂师。
“化学世界”一书中,一个不到五百字的说明和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这就是他们仅有的资料。
按照汉密尔登制作“1605”的方法,“1605”的合成原料:一是对硝基酚,一是硫代氯磷酸二乙脂。
试制工作开始了。在满布试管、烧瓶的实验室里,王森和谭药剂师开始用硫酸、硝酸铜和石碳酸制取对硝基酚——制“1605”的第一步。没有降温设备,制出来的酚要被胶化。怎么办?他们在医院党委的帮助下,用做组织疗法的冰,做成了简单的降温设备。对硝基酚制成功了,取得了制造“1605”的第一个原料。
第二步是制取硫代氯磷酸二乙脂。这是组成“1605”的主要原料,也是最棘手的工作。他们在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没有绞拌的仪器“水银封”,便用玻璃管代替。用酒精灯蒸馏达不到沸点,便采取直接加高热代替……终于取得了硫代氯磷酸二乙脂的第一道原料硫代磷酸二乙脂。
制硫代氯磷酸二乙脂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向硫代磷酸二乙脂通氯。
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余凯南和王森好像给临危的病人诊断,以万分的慎重和严肃态度,进行向硫代磷酸二乙脂通氯的工作。当完成氯化、进行水解时,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轰”一声,烧瓶爆炸了,实验室里弥漫着带有强烈毒性的大蒜气,两人都像放了气的皮球,好像试制工作就要随着这股毒气烟消云散。
“老余,你还是去给领导上汇报一下吧!这不是好玩的,是不是算了吧!”王森有些泄气了。
“难道1605硬是只能用进口货?不,决不!”余凯南清醒了一下头脑,处理了毒气,实验工作又从新开始了。
第二天,试制小组总结了爆炸的原因,继续进行氯化水解工作。在加水时,像滴眼药一样,一滴一滴的滴进去,同时外面用冰降温。无色油状液体的硫代氯磷酸二乙脂分馏出来了。像一切劳动者看见自己劳动后的丰硕果实一样,他们眼里放出愉快的光芒。
经过最后的合成,“1605”诞生了。这几位并没有高深学问的普通人,终于试验成功了。
遂宁制的“1605”的杀虫效果怎样呢?看吧,从动物毒性实验看:西德制“1605” 1CC注射在鸡体内,鸡在十分钟后死亡;丹麦制“1605”1CC注射在鸡体内,鸡十分钟后死亡。而我国,遂宁制的“1605”0.2CC注射在鸡体内,鸡在七分钟后就死亡了。如果从田间施用实验看:西德制十万分之一“1605”溶液,杀虫率在95%以上,丹麦制十万分之一“1605”溶液,杀虫率在90%以上,而遂宁制十万分之一“1605”溶液,杀虫率也在95%以上。这就是说:它在动物毒性实验上超过了西德和丹麦;在田间施用实验上,超过了丹麦,正和西德并驾齐驱。
解放了思想的人们,敢想敢干敢创造的人们,自豪吧!
(原载四川日报)(附图片)
×××:“中国人也能制造‘1605’了?!”
蒋海风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