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畅想未来的戏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5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畅想未来的戏剧
舒楠
我非常兴奋地在一星期中看到老戏剧家田汉同志的“关汉卿”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两出新戏的演出。特别是“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的演出,是作家和剧院在两星期内以战斗的姿态边写、边排出来的。田汉同志的剧作中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像。是什么使得作家如此激动?是什么推动了作家在“三五个不眠或少眠的晚上把最后一场写完了”?用田汉同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修建十三陵水库四十万英雄人民所象征的中国人民无比的社会主义干劲。同时,观众也能感受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参加这出戏演出的导演、演员、美术设计和几位作曲家,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干劲,和要表现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劳动人民的热情。
修建十三陵水库的首都四十万个义务劳动者,不分昼夜、穿流不息地紧张劳动的宏伟场景。他们来自各个角落,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商业工作人员、文艺工作者、宗教徒和居民,还有可尊敬的国际友人,这些人中间出现了数不清、说不完的劳动模范和创造事迹。要怎样才能宽阔和深入地反映这个富有国际意义的重大题材,的确是引人关心的问题。作者通过一个文化参观团到工地的慰问活动,贯穿全剧,纵横宽广地描写了各路英雄人物的风貌。全剧触笔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三十多人,其中比较着重描写的是女劳模孙淑兰、老红军陈培元、参观团郭团长、历史家简教授、教授黄仲云,和那个脏透了灵魂的青年作家胡锦堂等形象。剧本透过十三陵水库工地这所社会主义劳动大学洪炉,反映了各种知识分子的本来面目。像简教授那样愿意在劳动中改造思想的历史家,就能从书堆史料中走出来联系实际,认识今天的劳动人民的伟大;而那个一心要拉儿子后腿、拒绝改造的黄仲云教授,二十年后仍不免落在时代的后面。作者用“秦香莲”和“陈世美”来比喻孙淑兰和胡锦堂,使他们成为新社会中具有高尚品格和腐朽堕落两种人的鲜明对比;剧中,作者只不过花了几笔,就把胡锦堂这样一个人类渣滓刻划出来了。郭团长热情充沛地在拦洪坝上朗诵的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诗篇,正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我特别喜欢二十年后拦洪坝上回忆修建水库情景这末一场戏。这场戏抒发了观众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想像。感谢美术设计者为观众所描绘出来的、二十年后拦洪坝上万紫千红的繁荣气象;人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就能做出更加伟大的事业。全剧的背景采用了巨幅的中国山水画,也使整个戏的演出增添了工地的宏伟气氛。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是一出歌颂今天,畅想未来的戏剧。这出戏的演出,继承和发扬了话剧的战斗传统。剧作家这种创作热情,就像我们从剧中老红军陈培元身上所看到的永不衰退的革命热情。六十岁的陈培元,今天是银丝白发;二十年后白发却全变成乌头,这正显露了剧作家旺盛的生命力和向往共产主义的心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