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道是无家却有家——星期日早晨留给丈夫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6
第4版()
专栏:

道是无家却有家
——星期日早晨留给丈夫的一封信
秦绣兰
今天我很早就醒了,想起这几天来街道上的事,心里很兴奋,真想跟你谈谈。可是,见你睡得沉酣酣的,嘴角含有笑意,大约昨天也忙得够累了吧。我不忍叫醒你,又等不及你醒来,因为我马上要跟居民委员会徐主任到西城去参观人家办工业,下午你要上班去。只好给你留下这封信。
我要说的话,也许你不爱听,可是我一定要说。我发现你近来对我很不满意。你老爱说:“整天跑得没影儿,这个家,还成个什么家呀!还不如没有的好。”
唉,叫我怎么说呢?你又不是不懂道理的人。贯彻总路线,全民办工业,你是个国家机关干部,还会不懂得?全民办工业嘛,我们街道上当然也有一份,我一直是个家庭妇女,过去对街道上的事管的不多,更不知道办工业是怎么个样儿,可是为了早早建成社会主义,我决心投身进去。党不是号召人人敢想、敢说、敢做吗?家庭妇女办工业,走遍世界也少有的呀!
你就想一想吧: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这胡同里,就要办起两个小工厂,办起了一个托儿所和几个公共食堂,这多叫人高兴!到那时候,“街道无闲人,消灭救济户”,再加上整风以后,大家心情舒畅,更加亲热和睦,咱们这条胡同,更像一个大家庭了。
你也许会摇头,说:“一条胡同百十来户人家,上千的人口,那叫什么大家庭?”
叫我说呀,如今社会主义时代,“家庭”这个词儿的含意更加丰富了。以前,家庭是由祖孙三代,兄弟妯娌几房,还加上姨娘姑妈什么的,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组成的。后来,时代变了,这号大家庭也就慢慢少了,小家庭却多起来。到了解放以后,我们的社会不仅有更多小家庭,而且还有大家庭。不过这大家庭不同于过去的那种,而是一种新的“革命大家庭”。一个单位、一个机关、一个工厂、一个农业社、一条胡同、一条街、一个村子、一个乡,是一个革命大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是一个更大的革命大家庭;整个新中国或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是更大更大的革命大家庭。这“大家”的一举一动,莫不都是为了“小家”的每个成员过更美好的日子;这“小家”积极响应“大家”号召,参加“大家”中的工作,就反过来促进“大家”的更加繁荣幸福。举个例子,这次党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把我们家庭妇女的无穷的潜力也给发掘出来了。办街道托儿所、食堂,家庭妇女的劳动力就可以从一家一户的事倍功半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投进社会生产去。这是家庭妇女万辈子以来从没有过的大解放啊!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不耐烦,说:“革命大家庭、小家庭的关系、道理,谁不知道。可是‘大家’和小家总有区别。我辛苦一天回家来,想着你已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咱们大小团圆一桌,吃着家常饭菜,说着家常话儿,这才像个家呀!”
区别,当然是有的。“大家”中更多洋溢着的是兄弟姐妹般的关系、感情,“小家”中是夫妇和父母子女的关系、感情。但是,无论“大家”“小家”,都共同充满着同志的关系、感情。你所以感到没有区别,大概是因为“小家”不再起火烧饭了吧?其实,起火烧饭并不是作为“小家”的一个标志,而是落后社会的不得不然的一项家务劳动。现在能够摆脱这项家务劳动,有什么不好?食堂办得好,照样可以做出家庭风味的家常饭菜来的。后院白大娘在家能包饺子,她打算到食堂去工作,还是包饺子,也许能做得更好吃哩。
你可别生气,依我看,你大约还是想着要个过去那样的家吧?早晨有人给你打脸水,衣服给你洗熨得好好的,晚上,有人给你打脚水,给你做点什么吃的,一家人都为你一个人服务。这样的生活,大约算是“像个家庭”了吧?可是,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呀?它跟我们现在万马奔腾的时代,距离真是太远了,哪儿还有一丝一毫社会主义的气息!
我看,还不如这样说:又有家,又没有家。说有,是因为到底还有个小家庭,还有夫妻子女。说没有,是因这种小家庭在我们现在和以后的生活里一天比一天不起什么作用了,你不常说“现在的家就像个旅馆”吗?从某一方面说,这也是事实。可是,这是因为大家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但是,归根结蒂说来,家庭还是有的,而是大得很。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大家庭。我现在和你一样参加工作,参加生产,各有各自一个单位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充满了革命的友爱,革命的温暖,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说我们这胡同吧,等工厂、托儿所、食堂办起来了,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住,一起吃,一起玩,我看再好的“小家庭”也比不上它吧?你说是不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