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千万不要“乍尾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8
第8版()
专栏:

千万不要“乍尾巴”
刘甲
对于申长林同志的“老经验”,还有再加谈论的必要。
“你只要前头一走,别的人不用催就会来的。”这的确是申长林同志二十多年来积下的一条“老经验”,据1943年3月延安解放日报的记载(荒煤:“模范党员申长林同志”),早从1939年起,他就使用这种方法了。那时主要表现在负担和生产两个方面。
那篇文章介绍:“四年来(从1939年到1942年)全村负担公粮七十六石六斗,申长林同志负担了四十三石八斗,占57%强,全村负担公盐二千二百二十五斤,申长林同志负担一千零四十五斤,占47%。”“全村十三户人家,有十二个劳动力,共有牛十条。申长林同志则家有八口人,只两个半劳动力……不过是有牛四条。所以不论怎么说,申长林同志的负担总是惊人的。”
负担上带头,并没有损伤了申长林同志家庭经济的发展。1943年,他家有“四头牛,一条驴,一百二十只羊,六孔窑。……今年,他计划种够七十五垧地,再买一条驴,估计羊群可以扩大到一百八十只。他争取每垧地平均能比一般农民多收二三斗。”这发展自然是由于勤劳生产。
老申在前边这么一走,不仅全村的人,而且马家沟附近一带农村里,都已普遍地有了这样的呼声:“老申虽然负担出的多,但是这两年光景还是比以前好多了。看起来,每个人还是该好好地生产。”
这就是一种“不用催就跟上来”的证明。
十五年后,马家沟的人们,也还是保持着这种团结一致,样样事情都不落在后头。我亲自听到一个农民唱的两句歌:“甩一甩胳膊扬一扬手,党员怎走咱怎走”!群众对于一个永远走在前面的人,是如何的尊崇和信赖呀!
“前头走”,“不用催”,决不是说不张口,不说话,不宣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思想。无论是谁,所以能“前头走”,是因为他有一种新思想。申长林能在负担上带头,是他有“公粮越多出越好,正是自己扩大了,公家要的到底有限”的思想,是他有“多打几颗粮,公家有办法,大家也有办法了”的思想;别人跟上来,是把这种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申长林在大跃进中带头,是他有“早跃进两年,咱延安早就变了样”的思想,是他有“非时常有个大奔头,才能常进步”的思想。而他所想望的那“变样”和“奔头”,是已经看到了的幸福生活的前景,也正是大家所想望的,所以他们便跟上来。
“你只要前头一走,别的人不用催就会来的”,这句话里还有一个极可宝贵的思想,这就是申长林同志对群众的无限信任,他完全相信多数群众是并不落后的,只要把话对他们说清楚,他们一定会跟着来的。
我讲这极平常的道理,主要是给一些“群众落后论”者听的。同样在延安的农村,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些基层干部,他们总爱宣传群众的落后,被动,甚至公然在会上嚷嚷说如果不用强迫命令的方法“用棍子在屁股后边赶”,群众是不会行动起来的。他们的口号是“你咬人不咬人,得先把尾巴乍(翘的意思)起来。”就是说要去吓唬群众。他们甚至没有稍微的想一想,“乍尾巴”如何能得到群众的“没有人不听”“没有人不走”的信任呢?
延安的同志告诉我:由于动手较迟,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一来,延安人开初仍不免有大梦初醒的那种状态,在没有来得及把话说清楚就急迫动手的情况下,自然难免有些人展不开手脚,在一部分人中呈现被动的状态。这需要一边行动,一面细致的讲清道理,需要像申长林同志那样把先进的思想,传播给群众。多数的人正是这样做的,新的思想正逐渐在更多的人中传播开来。但是,少数缺乏头脑的人却想乍起他们愚蠢的尾巴来代替新思想的传播的。这尾巴,恰恰就是阻拦新的思想传播的害物。不管他们居心是如何的“急公”,尾巴还是“乍”不得的;而且应该赶快割掉这条有害的尾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