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丽水县的早稻技术革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9
第2版()
专栏:

丽水县的早稻技术革新
本报记者 张潮
大有把握
在中共丽水县委办公室的走廊上,摆着一丛盛在水盆里的高大深绿的早稻。它使我吃了一惊,走近去用身子一比,穗尖触到了我的头颈。数一数,一个穗头有一百二十多粒,几乎粒粒饱满。县委办公室的同志向我解释说,这是刚从雅溪区双溪乡的一丘试验田里拔来的;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样的早稻,不止一丘两丘,在碧湖区和其他区里也有。
我跟随建德等县的参观团,访问了这两个区——山区的雅溪和平原的碧湖,趁便看了看县委的基点——城关丽东乡和县委的试验田。
第二天,我们坐了一段二十里路的汽车,走了一段二十里路的山间小道,翻过两个山岭,才到了雅溪区的双溪乡。在小小的黄村的岙里,看到了我在县委会看到过的早稻。这里三面是高山,两边山脚相距不过两百多公尺。我们估算了一下,即使在夏天,阳光能照到这整片稻田的时间,不过五、六小时。就在这片狭长的山垅田里,生长着这样出奇的早稻。
第三天,我又随同几个县的县委书记到离县城四十里的碧湖区。从镇子的一端绕到另一端,在几里长的一大片稻田上,我们看到了同样出色的景象。大部分稻田插上了红旗,旗上注明什么社、什么品种、密植规格、丛数、秆数、粒数、产量等等,说明这些都是丰产田。我们偶然在一小丘稻田上看到一面白旗,说明这是落后苗。
在全县十五万多亩早稻中,曾经出现过一万七千多亩落后苗。而现在,落后苗只剩下一千多亩了。有一位参观者看了碧湖镇的那丘落后苗,幽默地说:要是在往年,这丘田够不上一类苗,也够得上二类苗呢。
参观过山区和平原的早稻后,我再也不怀疑雅溪区双溪乡的乡党委书记潘深村的一句话:“早稻丰收不是大有希望,而是大有把握。”
“大有把握”,这个信念当然不是侥幸得来的,它来自一段艰苦的农业技术革新的历程。
早插密植
去冬今春的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首先给早稻丰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兴修水利中所完成的土石方四百多万公方,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完成的土石方总数的四倍,把抗旱能力从四十三天提高到六十三天,改变了过去“五天见太阳,田里断水源;大雨下两天,田里成海洋”的自然面貌。积肥三亿多担,每亩平均一千六百多担,等于去年同期的三十三倍。全县农民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有利条件,把早稻面积从去年的四万多亩一下子扩增到十五万多亩,并且大部分稻田改单季为双季,改间作为连作,同时开展了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革新运动。
插秧比往年提早了半月(平原)至一个月(山区),密植也比往年大大提高,去年6×8(株距六寸,行距八寸)、7×9、4×8的占早稻总面积的99%,今年一般改为4×6以内,每亩达到两万五千丛以上。
为了做到早插密植,必须冲破几道关口。
一道关是增加播种量。往年每亩播种量只有八斤,今年要增加到十八——二十斤。领导上给群众算了账:今年提高了密植程度,每亩必须有二万五千到四万丛,比往年增加三至七倍,丰产才有保证。经过辩论,干部和群众接受了这个革新措施,跟着还要解决秧田不足的矛盾。今年秧田共需一万五千亩,即占全部早稻面积10%;去年水秧又占秧田面积的47%。如果不改革秧田,必然影响早插。为此,全县普遍利用屋前村旁的空地闲地,播种旱秧和半旱秧,基本上消灭了水秧。
再一道关是提高密植标准。一部分人对密植有五怕:怕麻烦、怕花工大、怕拖长季节、怕减产、怕不好耘田。有的人说:“这样密,就是三寸金莲也踏不进去。”有的人说:“朗田多谷,密田多草,密植不能增产。”各地又针对这种保守思想,组织了现场会议,发动群众大鸣大放。水东乡有一个插秧手给大伙算了一笔账:用往年8×12的老规格,每亩只能插六千多丛,每丛按二十个穗头、每个穗头按七十粒、每一千二百粒谷为一两计算,每亩只能收四百斤左右;今年用4×6的规格,每亩就能插二万五千丛,收一千四百斤谷。这一算,把那些社员算得心服口服了。全县彻底消灭了4×8、6×8、7×9等老规格。
又一道关是提高插秧效率。往年,全县每人每天平均只能插三分,照这个速度,就无法保证立夏前插完早稻。于是开展了一个插秧高纪录运动,许多地方进行了田头辩论,县委又召开了一次现场会议,干部亲自动手,带领群众一起学插秧,高纪录一个接一个出现了,把插秧效率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并且培养了四百多名平均每天插一亩以上的插秧能手,保证了早稻按时插完。
四保五定
插秧季节的提早,密植标准的提高和用肥数量的增加,今年早稻生长过程必然是一个新的历程,必须用一系列的新的技术来不断解决新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一、落后的耘田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过去一般是在插秧后二十天左右才耘第一次田;可是今年全部是3×5、4×6密植,稻苗提早封行,而且早稻大部分是南特十六号、南特号和503良种,成熟期只需七十五到八十天,按照老办法,势必影响稻苗生长。同时,旧式田耙已经放不进密植的行垅,这个矛盾也很尖锐。二、今年基肥数量大增,但肥效是慢性的多,这样,早稻生长前期必然肥力不足,发育不良,而后期则肥效猛发,发生倒伏;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也还跟不上去。三、原有的比较简单的田间管理制度也不适应今年的生产特点了。特别是有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在水利、积肥、早插、密植取得胜利之后,看到稻苗生长良好,就产生了自满松气、坐等丰收的情绪。有的社干部说:“今年季节早,基肥足,随便种种水稻保证好。”有的社员说:“我们提早插下秧,慢慢来吧,晚不了。”
县委根据在基点乡——丽东乡取得的经验,制定了四保五定的新的田间管理制度,召开了全县骨干分子会议,批判了自满松气、坐等丰收的情绪。会后又发动群众大放大鸣,并且根据群众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四保就是保每亩的棵数(秆数)、穗数、粒数和产量,使丰产指标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五定就是定耘田时间、定合理施肥、定合理灌溉、定治虫害、定管理制度。
从4月下旬起,四保五定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来。每天有六万劳动大军,苦战在山谷盆地,在两个月时间里,他们像慈母一样,时时刻刻地抚育着每一丛、每一棵稻秧,使它更快地成长壮大。
在四保五定运动中,丽水县创造和发展了许多好经验。各农业社的生产队,在原有的田长制基础上,建立了农艺师管理制。每个队在社员中选出五至七名积极可靠、有一定生产经验的老农和肯钻肯学的青年来担任农艺师。农艺师有三项主要职责:(一)负责检查和改进耘田、施肥、灌溉、除虫等技术措施;(二)负责验收评分,不合标准的农活,农艺师有权督促社员返工或扣分;(三)负责宣传工作,表扬好人好事和推广管理经验。概括地说,农艺师既是技术员,也是验收员和宣传员,所以又叫“三员合一”。在实施四保五定的技术措施中,全县加强了劳动管理,改善了劳动组织,发动社员劳动自报、民主派活,提高了劳动效率。用贯彻同工同酬等办法组织妇女投入生产,组织各种临时小组来调整农活。各级党委书记亲自动手,大抓耘田工具的改革,在领导、手工业工人和老农的三结合下,创制和改良了二十多种、四万多件耘田工具,提高效率三、四倍,大大加速了耘田进度。
田头会诊
5月下旬,县委发现早稻生长不平衡,全县出现了一万七千亩落后苗。因此,县委又把消灭落后苗作为当时四保五定运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再次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全县贴出了五万张大字报,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这时候,碧湖区平原乡石牛社创造了田头会诊的新经验。办法就是农艺师和老农在稻田里会诊落后苗,边看病、边处方、边配药、边治疗。县委书记张介青当时在碧湖区检查早稻生长情况,他立即总结和推广了石牛社的经验,并且确立了农艺师的复诊制度,每天检查一次,直到把落后苗的病治好为止。经过田头会诊和复诊,一万七千亩落后苗很快就减少到一千多亩了,而且有许多乡的落后苗上升为一类苗。
这里介绍一个生产队怎样进行田头会诊。
丽东乡后铺社第五生产队,在5月下旬会诊落后苗,诊断病症有四:一、脱肥发黄,苗短叶细;二、虫害,虽不严重,但较普遍;三、耘田不合标准,仍有很多杂草;四、灌溉不合理,水断土燥。这四种病症中,最严重的面积最大的是第一种。在全队的辩论会上,大家表示要坚决消灭落后苗。有一个社员说得好:“人有病要请医生,配点药吃;稻有病也要诊断,给它药吃,把病治好。”最后,农艺师会同社员们给落后苗开了一张处方:人粪二百七十担,泥灰八百三十担,明矾六百五十斤,“六六六”杀虫粉五十六斤。接着,他们对不同病症的稻苗分别进行了治疗。
下面是一张“农艺师田间会诊处方”:
第——队 土名—— 丘数——亩分——
病症:脱肥发黄——亩 病虫害——亩 耘田不良——亩
倒伏——亩 灌溉不合理——亩
处方:用灰——担 人粪——担 明矾——斤 药粉——斤
肥田粉——斤 颗粒肥料——斤
用法:——
限于——月——日完成任务
后铺社第——队农艺师会诊组 1958年——月——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