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西安二十多万职工人人献计 大鸣大放革新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9
第3版()
专栏:

西安二十多万职工人人献计
大鸣大放革新技术
本报西安8日电 记者李茜报道:西安地区二十多万职工掀起了以技术革新为中心内容的大鸣大放高潮。这个高潮以汹涌澎湃之势迅速发展到各个角落,现在已经进入了发动群众集中处理建议和继续鸣放的阶段。据从6月21日到30日的统计,全市职工已经提出一千三百九十多万条技术革新建议。不少建议已经实现。由于实现这些建议而提高的生产效率有的高达几万倍和几十万倍。
西北光学仪器厂和西安人民搪瓷厂的职工,最早利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方法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中共西安市委6月21日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召开现场会议,介绍了这个厂通过大鸣大放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经验。西安市工会又在当天晚上召开了八千多名技术革新者和先进生产者的会师大会,提出大干十天,提出五百万条合理化建议的奋斗目标。同时,青年团市委也组织了青年技术革新者张秉礼、王文煜、张兴运等十三人的“技术革新标兵团”,到各厂传播他们的大胆进行革新的经验和先进生产技术。这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短时期内就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起来。国营西安机械厂五天就提出了五十七万多条技术革新建议。现在全市已经实现了“满堂红”(每人最少实现一条建议)。
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高潮中,各厂都废除了过去那种“过五关、斩六将”,层层审批的处理合理化建议的陈规。工人提出的建议首先由小组自己试验,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请车间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帮助解决。特别重大的改革或技术问题才交厂的领导方面研究解决。因此,很多建议提出不久就在生产上开花结果。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人在实现合理化建议“满堂红”人人提建议以后,又提出“红又红”的口号。到25日,全厂就有70%以上的工人实现了“红又红”。国营西安机械厂六车间的工人们在四天多的时间内,就处理了一万二千多条技术革新建议。
在处理这些建议的过程中,各单位都发动群众动手实现建议。由于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密切配合,充分发扬了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家的智慧、经验和科学知识汇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破了很多过去长期攻不下来的技术堡垒。例如,西安机械厂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高度精密的车刀——九个座标点的型面车刀,这种车刀在国外都不容易买到,经过工人徐传根、王全福和技术员张尚功等六人共同研究和多次试验,也试制成功了。
这次的技术革新运动,使很多过去用手工操作的活变成机器操作,使很多半机械化的生产工序变成全部机械化。工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西安第二公路工程局修配厂的职工,最近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切石机。有了这种机器,今后建设中石方工程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的石料,就不必由石工一锤一凿地去打。原来需要一小时切开的石块,用这种机器只要两秒钟就可以切开。庆安机械厂十五车间模具修理小组,集体研究成功了“阳模冲阴模”的办法,使阴模制造走向机械化。过去制造一个阴模要十五小时,现在只要半秒钟,提高工作效率十万多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