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他们在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9
第3版()
专栏:

他们在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本报记者 林田
当我在包头钢铁公司工地听到毛主席的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时候,我看到,祖国无数顶天立地的英雄中,有一个英雄就在我眼前。他缅怀志气,意气激昂,拿起千斤画笔,在犹如白纸的大地上,描画着一幅活生生的画图。这英雄,就是建设包钢的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这画图,就是祖国第三个大型钢铁基地。
前天夜里,我们在工地休息的时候,敞开衣服让夜风吹吹胸膛,望着草原上的一片片灯火,一个工人说:“平地起家,也快!1955年3月我们刚到的时候,这些地方啥也没有,插个红旗,便是工地,出了帐篷,刮起大风来你就简直找不回来。哪像现在这个样子!”
是的,三年以前,这里真是白纸一张。在这黄沙蔽天的旷野里,只有细心的人才能找到勘测人员留下的标志。
现在怎样呢?
看吧!从乌拉山麓到黄河边上,一处处的建筑群,一片片的平舍高楼,出现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草原上。在大厂区,去年开工的机械总厂(机修区),八个车间高大的厂房站起来了,金属结构车间两个月前投入了生产,现在机修车间已经安好了很多台机床。工人们正在清洗十二公尺长的大车床、十公尺的龙门刨床和能加工直径五公尺大料钟的立式车床。铸钢铸铁车间正在安装天车。这些车间虽说是为包钢主体工厂修理维护机械而设的,它们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却相当于一个较大的重型机械厂,可以制造一部分冶金设备。炼铁厂的第一号大型自动化高炉和它的许多附属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正在施工;焦炭化学厂的头两座大焦炉已经砌好了烟道,……安装工、电焊工、架子工在上面爬过来跑过去,不停地工作。坦克式吊车、蒸汽吊车、七十公尺高的大抱子,按着笛声和旗语,把庞大的构件吊起来;火车吼叫着开到了工地跟前;汽车、马车和拖着载重板车的拖拉机,隆隆地奔驰,沙土被碾成了发白的粉末,尘雾翻腾。各种电缆、电线,如同一位诗人所形容的,像是劳动大乐章的五线谱。在这个“大乐章”里,工人们个个满脸汗污油垢,他们把当头烈日和四五级的风沙视同等闲。
距这里一百五十公里,阴山以北草原上,白云鄂博铁矿山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一边建设,一边采矿,大量生产矿石,几乎每天都有载着矿石的列车从那里开来。
这幅图景,吸引住了无数的英雄们。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和感触到,人们以怎样的豪情挚意,把全部身心倾注在这个瑰丽的事业上。
现在让我们结识一下这些人吧!
高炉基础安装钢筋网的第四天,我到了那里。指挥施工的钢筋加工厂厂长刘永丰说:我们现在的战斗口号是把一切献给高炉!也许有人认为这口号不合适,那就看看实际行动吧!高炉基础钢筋网的制作安装工程,过去没干过。怎么做,他们是派人到武钢学来的。可是学生要超过先生,武钢一号高炉同样工程用了二十多天,这里,公司里开始也给二十天期限。可是经过职工们对几种安装方案展开了辩论,大胆采用了技术员惠永权提出的新办法,干部、工人又一齐动手动脑创造了几种新工具,就提出了保证:七天干完。安装的第一天,上班前一个多小时,工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到齐了。安第一片钢筋网用了两小时,接着就缩短到四十五分钟,二十分,十五分。计划每个焊工每班焊二十五个接头,他们说,不焊三十个到三十五个不下班。前天下雨,刘厂长怕雨大串电出事故,喊了三次,工人仍不停工,最后他下了命令,工人才下来了。隔了两天,我再来的时候,直径十八公尺的四层高脚钢筋网矗立起来了。他们果然用六天多点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工程质量受到了专家的赞扬。
在焦化工地上,支部书记刘瑞祥和工会主席对我们讲,这些天,他们搞了个“跃进中的花朵”黑板报,新人新故事登不完。他们谈到工人们早上班晚下班成了普遍现象,星期日自动献工(义务劳动)修俱乐部,或跑到厂里回收旧料缴公。最使人感动的,是四十多岁的老抹灰工张洪普,他走路遇到个钉子就拾起来,晚上在家拿个小锤一根根锤直,最近一次向公家交了三十斤钉子。他看到一个水槽子裂了缝,上班时间没空修理,星期天就带着十岁的小儿子来了,叫儿子给他作下手,父子俩把水槽修好,谁也不告诉一声,就回去了。有次一位工友说:老张头干劲好足啊!他说:咱自己是当家的嘛!
要多快好省地建设包钢,单凭热情还不够,最近,工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到技术革新上。
在机修区的铸钢车间里,我们会见了正在安装天车梁的宋世纯吊车组。他们的电动吊车上,漆着“青年火箭号”字样,这是共青团组织最近赠给他们的光荣称号。他们这个小组,年纪最大的宋世纯,今年二十七岁,五年以前,他在抗美援朝的前线上。这些小伙子敢想敢作,一般的吊车工,是把抬杆、回转、起重分作三步操作,他们却把这三个动作合成一步。这样,原来每台班吊装几十吨构件,现在提高到了二百吨,有一天竟创造了四百八十四吨的纪录。
在机运公司的汽车修理车间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个为了革新技术而废寝忘食的青年人。他叫刘志祥,曾经是沈阳市的劳动模范,出席过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他十三岁学作木工,木工学成以后,又来当修理工的徒工。因为他特别爱机械,今年春天刚到这个车间不几天,就发现了几个问题:汽缸盖的汽门用手磨,半天磨一个,不能作个磨汽门的机器吗?偏心轴磨坏一点就换新的,一个三百多元,不能想办法“复活”吗?从此,他夜里常常睡不着觉,春节回家时深夜里向一位老工程师请教,进家没坐稳就让母亲和爱人帮他到机械厂找材料,回来以后他找到一种材料要蘸药,包头没这种设备,他又把这材料寄给沈阳他母亲,由母亲托人蘸了药又寄回来。就这样,现在他用一台木工钻床改装了一台磨汽门的机器,工作效率提高了一百四十八倍,复活偏心轴也和同志们一齐作成功了。现在他又在和小组研究着十一项技术革新。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们正在造一台磨轴瓦的机器,他不会计算和画图,机器快作成了,一位工程师正帮他作计算和画图。在他们工作间的墙上,贴着一个决心书:半年之内,把全部手工操作改成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他说:我们就用这个实际行动来贯彻总路线,加快建设包钢。
这些人,就是平地起家建设包钢的人,就是在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画家。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诗歌吧!这是木工王成武写在大字报上的:
脚踏沙滩如平川,高炉耸立在眼前;
胳膊抱住乌拉岭,两腿伸到白云山(即白云鄂博铁矿山)
改变包头老样子,工人志气壮河山。
可以肯定,有着这样风格和干劲的人们,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王琦插画)(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