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后屯妇女的再次解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9
第4版()
专栏:

后屯妇女的再次解放
本报记者 艾长青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广大的农村起了多么深刻的变化?对于一个没有到过农村的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在这里,我不准备去描述那些人们已经知道了的水利建设、绿化运动、抗旱抢种等等生产大跃进的生动场面。仅仅谈谈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的再一次解放。
列宁说过:妇女的彻底解放标志着人类的彻底解放。的确是这样,几千年来,中国妇女都是处在奴隶的地位,全国解放后,她们在政治上解放了,和男子一样享有一切政治权利,这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习惯,妇女并没有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她们中间的许多人,成天忙着烧饭、磨面、缝衣、作鞋、带孩子等等,不能和男子同样参加劳动,更没有时间学习。因而,虽然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男子是平等的,而在家庭里却仍然处于某种程度的附属地位。河北省东光县后屯村的妇女也不例外。
这个村庄共有一千零五十口人,其中妇女约占二分之一,除了老弱、幼小以外,有二百零四个妇女全劳动力,但在过去,直接参加田间生产的只有一百多人。今年,由于农业生产大跃进,实现水利化,精耕细作……,农村普遍感到劳动力不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经过整风之后,农民的觉悟大大提高,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妇女积极要求参加生产。但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和许多不可缺少的家务劳动,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毛主席指示的:“组织起来”。现在,后屯村已经组织了缝纫工厂(小组)、作鞋组、洗衣组、磨面组、托儿组等组织。
这个村子原来有五个缝纫机,闲散在社员手里,农业社就首先把这五个机子组织起来,成立起缝纫工厂(小组),一个厂长、五个工人,每架机子一天连裁带作可以缝制三件大小衣服。这样,全村人四季要穿的衣服都可以由这个工厂来承作而不必每户手工操作了。我们到这个工厂参观的时候,远远就听到答答的机器声,在一间光线充足的屋子里,四个妇女(一部机子修理去了)熟练地操纵着机器,厂长和另外一个女工在锁扣眼,屋子中间拉的一根绳子上挂着一排新作出的各式单衣;橱架上堆着各家各户送来的布料,有白的、有蓝的,还有红的和花的,五光十色。据年青的厂长高文荣告诉我,因为架子放不下,这儿仅仅只是一部分。为什么这样多呢?厂长说:工厂一个工可以出三件,妇女们自己手工做,每件至少要三天,她们把衣服交给工厂做,一件衣服花的工资很少,而她自己上地去劳动却可以挣三天的工分,谁不愿意呢?在这个工厂里,机器属于私人,原料是各户自拿,工人按每件衣服三个工分计算,最高的每天可挣到九个工分,一般是六、七个工分,和一般的农民差不多。
作鞋组和缝纫工厂在一个院子。这组有两间房子,共十二个妇女在这里劳动。作鞋底、鞋帮都是手工,但也有分工,平均每个人每天能出鞋一双(大、小平均),比一个人从填底、纳底、做帮、尚鞋要快得多。全组一天出十二双鞋,一个月就可以出三百六十双。也就是说每个季度可以供全村每人一双鞋,这完全够穿了。由于做鞋的劳动比较轻,在这个组里很多是有病和怀孕的人,这样就不仅把一切有用的劳动力都调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腾出了更多的全劳动力参加田间生产。每双鞋记六个工分,每个人一天多可以挣六、七个工分,少的四、五个工分。
从作鞋组出来,我们去到了洗衣组。全组共十五个人,分开两个地方。我们去的那个地方是一间临时用苇席搭成的敞棚。里面有六个妇女在紧张地洗涤,房子里已经晾了许多洗好的衣服。洗衣用的木盆、搓板、去垢需要的碱,都由她们自带。据她们说,每天平均可以洗十多件衣服,全组一天就是一、二百件,差不多五天就可以给全村人洗一遍衣服,一些没有家室的人的衣服也有人洗了。洗衣组的工资是按每件衣服半个工分计算,一个人一天也可以挣上五、六个工分,和田间劳动所得相差无几。
磨面组共十七个人,分散在村里有磨的人家。每一个人和一头牲口,每天磨八十斤粮食。牲口是社里的,磨十五斤粮食记一个工分,一个人一天可以挣五六个工分,相等于一般的田间劳动。以一人一天磨八十斤粮食计算,十七个人一天可以磨一千三百多斤粮食的面,满够全村人吃用,再用不着每家每户磨面了。现在,这个村子正在积极准备搞发电站,搞小钢磨,那时,当然可以把更多的劳动力用到田间作业去了。
全村有八十多个儿童,还有五十多个婴儿。儿童们分成三组集中在三个地方,每组二十多个孩子由一个妇女照管。孩子们每天早饭后入托,中午回家吃饭休息后再来,晚上再回家睡觉。这些托儿组,虽不像城市里的托儿所那么讲究,但也有许多玩具供孩子玩,不过,这些玩具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父母们自己用旧布、旧木料自己作了献给托儿组的。婴儿们是由二十一个老弱妇女照料。每人看两个到三个婴儿,这样就可使年青力壮的母亲们不会因为孩子的累赘而不能参加劳动。看大孩子的妇女们的工资是按孩子好看不好看来决定;看婴儿的是按每个孩子八厘工分计算,这对于不能上地作活的老弱妇女来说,也是额外的收入。
此外,这村还有一个编席小组,共三个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组织,妇女们完全解除了繁琐的家务劳动。全村一切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了。参加大田劳动的妇女比过去增加将近一倍。这不但符合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更重要的是使中国妇女真正彻底解放了。她们每天同男子一样劳动,也有时间来学文化了。这些组织起来的妇女每天早晚都要学习一个钟头的文化。在有了文化知识以后,妇女们是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