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成长中的北京中医学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09
第7版()
专栏:高等学校在前进

成长中的北京中医学院
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培养大批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疗技术和具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的高级中医,1956年秋,全国同时成立了四所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是其中的一所。
北京中医学院目前暂设一个医疗专业,以学习中医为主,辅以近代医学基础课程。中医理论课方面将学习医经选、本草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四部经典著作,同时有内、外、妇、儿、眼、喉、针灸、方剂等共十四门中医课程。西医基础课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十一门课程。此外有政治、语文、生物、物理、化学、俄文和日文等普通基础课。学生在前五年学完上述三十多门课程以后,最后一年就到附属医院去进行毕业实习。经过以上六年的系统培养后,学生就具备中医学术理论,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能够独立担负一般疾病的医疗工作。
现在,这个中医学院有八十多名教师。知名的中医于道济、任应秋、陈慎吾、单玉堂、方鸣谦等人,在这个学校担任教学指导或科学研究工作。西医基础课的师资大部分是由沈阳医学院支援的。两年多以来,教师们在集体备课、自编教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正在逐渐展开,例如关于经络的研究、中医文献的整理即是国家科学研究规划中的任务。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学校为教职工们创办了一所红专学校,中医学院的领导干部、全体西医教师和部分党政干部都参加了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红专学校并将组织中医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北京中医学院的校址设在东直门海运仓,占地九万多平方公尺。这里有设备齐全的物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等,并准备建立一批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等新的实验室。9月份,拥有两百多张病床的附属医院,以及为学生实习及生产劳动用的药圃将先后建立,这些为师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北京中医学院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一百六十多人(女学生约占三分之一),他们有的是高中毕业生,有的是机关干部,也有转业军人。这些青年们热情饱满地参加各种政治运动;有着丰富多采的文娱体育生活。由学生们组成的伤寒、经络、药物、针灸、医经等科学研究小组,展开了各种研究活动。有的学生正同职工一起创制针灸穴位电动模型,有的研究如何把汤剂改制成疗效高的丸散膏丹,有的还到西山去采集药物标本。此外,学校还附设了中医师资班,专门培养由各地保送来的青年中医。另设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专门吸收高级西医,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知识,以便进一步整理提高祖国的医学遗产。 (朱继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