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向社会主义的医疗事业不断跃进 北京各医院医疗和工作作风大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10
第7版()
专栏:

向社会主义的医疗事业不断跃进
北京各医院医疗和工作作风大改变
本报讯 经过伟大的整风和双反运动的首都各医院正在全面跃进,这个跃进是在“一切为了病人”这个总目标下开展起来的,病人们写信表扬医院,说医院变成了“病人之家”。
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新的关系正在成长。“把病人当亲人”的感人事迹在各医院不断出现。北京市儿童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为了使一个患脓胸的病儿手术后早日恢复健康,在病房轮流护理了三天三夜。治疗精神病的安定医院过去是把病人锁在病房里,连床头柜都不敢摆,怕病人砸坏,现在病房里摆上了鲜花,挂上了画片。清晨,医护人员带着病人做操散步。护士们亲自动手用废料给病人搭起休息的凉棚。处处关心病人的共产主义的风气,在各医疗单位都不断出现。积水潭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们实行了打针、换药、手术无痛操作法来减轻病人的痛苦,他们根据病人在入院、手术前、手术后、恢复期到出院的五个不同阶段,针对病人心理进行不同工作,使病人始终感到满意。由于医生、护士待病人亲如家人,病人们也都对医护人员主动地关怀。许多轻病人,自动地照顾重病人,老病人对新病人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医院的各种情况,使他们一入院就愿与医院合作,安心治疗。有的病人代替护士做可以做到的事,主动争取做模范的病房。积水潭医院每周还有由病人主持的小型娱乐晚会,这就使病房里经常充满着战胜病痛的乐观空气。这种人与人间的新关系,在相互促进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和提高,也在促进着医务工作向社会主义的医疗事业的跃进。
各医院和门诊部,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的解放改革。
首先普遍实行了三班门诊或二十四小时应诊。有二十二个医院在假日也照常门诊或半日门诊。为了解决上午八时到十时病人过分拥挤的问题,有的医院重新安排了医生工作的班次,提早在六点开诊。北京协和医院只经过一夜的紧张筹备,第二天就实行了二十四小时门诊制,许多过去挂不上号或看不上病的病人都得到了治疗。过去医院的技术院长和科主任、主治医师是不下门诊的。现在,都定时看门诊。北京协和医院的许英魁、林巧稚、张孝骞、曾宪九等许多专家,都到门诊给病人看病,这就大大提高门诊的治疗质量。有的病人过去要跑好多次解决不了问题,有的甚至因为不能确诊而误诊,耽误了病人。主治大夫下门诊,就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医院看病的手续也简化了很多,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部过去小孩看一次病要经过八到十一道手续,现在一般减到了三道手续。医院中许多不便利病人的常规被打破了。不少医院实行了医护分组包干负责制,以便做到医生和护士对自己负责的病人的情况做到全面系统了解,使管理和医疗都能做得更及时。
在一切为病人的前提下,医疗上也有了改进,儿童医院外科大夫批判了单纯多练手术的医疗观点,从解决病人痛苦出发,提出:“减少手术、简化手术和简化麻醉”的口号。思想解放了的儿童医院的外科大夫打破迷信思想,首创胆道蛔虫也可以不动手术的治疗方法,除胆道发炎、胆道坏死外,一般都可以用吃止疼药、抗痉挛等药的办法医疗,这样,降低手术率到5%。两个多月以来十多个患者经这样治疗效果很好。医生们的敢想敢做,大胆创造给病儿带来了福音。口腔医院修复科大夫和技术员为缩短疗程和减少病人来院次数,技术员把过去需要四次到五次,约二十天左右才能完成的局部义齿(十个以上的假牙),现在改进为第一次来诊取模,第二次即可带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验室的工作人员提出苦战十天,把验血“全部化学试验微量化”的口号,经六昼夜苦战,终于提前四天把三十种化学定量试验全部改为微量操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验血用血量,用血少了就可以避免静脉穿刺。
各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改变了过去根本不面向病人的情况,主动地配合医疗改进许多工作。同仁医院住院处改变了过去对病人和家属态度生硬、强调制度、不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缺点,现在千方百计地为病人服务。他们打破多年必须在窗口算账的老规矩,到病房和病人家里去算账。儿童医院府前街儿童门诊部的营养员、炊事员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儿食欲及时调换花样。
各医院为面向生产,为工农服务,积极开展地段预防保健工作。北京市第三医院抽出四十七名医务人员帮助工厂建立了一个一百张病床的医院。大佛寺医院的医务人员每天到工厂和手工业社去巡回医疗,给病人看病。第一医院组成一个医疗组,驻在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民看病。北京市妇幼保健实验院在居民委员会设点检查,近两个月来为八百一十个妇女做了子宫初癌瘤的检查。北京中苏友谊医院除派出科主任、主治医师等在内的一组医务人员到周口店医院帮助工作外,还在一万八千多人口的责任地段中开展地段医疗保健工作。
这些改革和创举,都是各医院的整风成果。在整风运动中,大家批判了“治病不治病人”“人来求我,我不求人”等资产阶级医疗观点和作风,讨论了做医务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个人还是为病人?因而进一步明确了医务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点。总路线公布后,在全国的大跃进的形势下,各医院、门诊部掀起了“看谁家红旗最鲜艳”的跃进高潮,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千方百计,办好社会主义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过去不做门诊的专家、教授现在也都做门诊工作了。(附图片)
这是林巧稚教授(中)和葛秦生副教授(右)等人正在门诊部给病人看病。 本报记者 傅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