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 “演员日记”有普遍教育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7-12
第8版()
专栏:

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
“演员日记”有普遍教育意义
向苏
从剧名上看,沪剧“演员日记”好像说的只是演员的生活、思想和斗争,对广大观众的教育意义似乎有限;其实不然,我去看了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演出以后,深感这出戏的教育意义大大超出它的剧名,它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真危险,不改造可不得了!
“演员日记”是描写一个剧团里的反右派斗争。戏里突出地描写了女演员刘玉蓉严重的骄傲情绪和个人名利思想,如何被右派分子利用和拉拢,一直发展到快要堕落成为右派的地步。戏中以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人们:个人主义思想是最容易被敌人钻的空子。你骄傲闹不团结,或个人主义得不到满足而对党有些不满,敌人就来挑拨离间,火上加油;你争名夺利,敌人就乘机投你所好,捧你拉你,引诱你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刘玉蓉的思想发展规律,大大启发了人们改造个人主义思想的自觉性。这就是最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一点。此外,戏中还描写了另一个女演员陈芝华在斗争中受到锻炼,从迷茫到觉醒的过程;描写了右派分子和坏分子结合在一起;描写了右派分子欺骗和腐蚀青年等,都能使人从中受到阶级教育。还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剧中能够体现党在反右派斗争中的政策,增强了这出戏的思想性。
这出反映两条道路斗争,也很有意思。它通过前台正在演戏、后台却在进行激烈的斗争等场面,巧妙地让观众领悟到: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于两条道路的斗争之外,只有自觉地参加这一斗争,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在这出戏中扮演陈芝华的丁是娥、扮演刘玉蓉的石筱英、扮演右派分子司空德的解洪元,演得很好,他们把三种不同人物的面貌清晰地刻划出来了,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我感到这出戏还有一些缺点。有些正面人物的形象刻划得不够生动,如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党员编剧鲁兵和积极分子刘小蓉等,给人的印象不深。另外,第四、五场间衔接不紧,看了第四场,许多观众都以为戏到此演完了。最后一场刘玉蓉害怕戴上右派帽子的心情表现得过多,如能着重表现她经过教育,觉悟到个人主义思想的危害性,下决心改造自己,岂不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