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吸取马鞍形教训 保守思想一扫光 吉林省五个多月普及了初中和小学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04
第7版()
专栏:

吸取马鞍形教训 保守思想一扫光
吉林省五个多月普及了初中和小学教育
据新华社长春3日电 吉林省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毛主席的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在教育事业中放手发动群众,运用“两条腿走路”,不断战胜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已在全省普及了初中和小学教育。这是吉林省在文化革命中继全省基本扫除文盲以后的又一重大成就。
吉林省原有(1958年3月以前)小学六千八百多所,学生一百四十二万(包括超龄儿童)多名。今年新增加公办小学一百二十七所,民办小学四千一百一十七所,全省共有小学一万一千零四十四所,达到平均每乡有十一所小学。小学今年增收新生五十六万名。全省平均每六个人中便有一名小学生,到目前为止,全省一百七十万多名七至十二周岁的学龄儿童中,已有一百六十四万多名入学,入学率达96.4%,超过国家规定的普及小学教育标准。今年全省新增加民办中学、农业中学和其他各种类型职业中学二千七百三十六所和公立中学六十三所,加上原有二百二十六所,全省已有中等学校三千○二十五所,平均每乡有三所中学。今年高小毕业生和往年没有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共三十多万名今年已全部入学,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的标准。全省现在平均每三十多人中便有一名中学生。1955年冬到1956年春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期间,吉林省的教育事业曾一度出现了跃进局面,吉林、长春两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接近普及小学教育。全省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人数由1955年的二十万增加到三十二万多名。这一年全省小学在学的学龄儿童达九十九万多名,占学龄儿童总数的66.07%。全省中学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增长。根据这种情况,全省拟订了三至五年和五至七年普及小学教育的两个方案。但不久“反冒进”风浪兴起,立刻把这种跃进形势打入低潮。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者以“巩固提高”,“稳步前进”为借口,阻止全省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怕发展太快影响计划平衡。教条主义者更是片面要求“正规化”,主张群众办学必须经省批准,条件是有完备的校舍,完整的教学设备,每个中学生每年必须有缴学杂费十三到十五元、小学生必须有缴学杂费九元的可靠来源(这个标准和公立学校相等甚至超过)等等。因此,到1957年的时候,全省只批准了十八个“真正合格”的民办中学。其他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办起来的民办学校,在“正规化”和“农民办学困难”的理由下,都由国家接管过来。全省学生入学人数比1956年下降了。在这个低潮下,全省普及小学的计划竟被推迟到在十至十二年以后才能完成,至于普及中学的计划更是无人敢想。
去年冬季全国各地重新出现大跃进的形势以后,吉林省接受了
“反冒进”的经验教训,在省委领导下,在全民整风的基础上,也对文教事业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和教条主义展开了批判。今年3月,中共吉林省委主持召开了文教工作会议。会后全省教育事业立即进入新的跃进的高潮,订出了一年普及小学和初级中学的跃进规划,同时下放办学权力,鼓励群众办学;还先后批判了公立学校“戴帽子”(即公立学校中附设民办班次)、“两条腿穿到一个裤腿里走路”等新的保守思想,使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并坚决依照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方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创办了许多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和更多的民办小学。由于各类学校都有可靠的劳动门路,因此办学经费也都有可靠的来源,学校办起来都得到了巩固。
民办小学经费也由群众自己解决。群众自愿每年每个劳动力献出半个或一个劳动日所得,作为教师的工资。学校大都利用合作社碾房、仓库、俱乐部、办公室、夜校作校舍。群众自办学校像办喜事一样,敲锣打鼓,献桌献椅。尤其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深入人心,文化革命中安居中游思想进一步受到打击,群众自办学校的高潮汹涌澎湃,许多地方各类学校纷纷举行开学典礼,有的地区三、五天,有的地区十天半月之内便都普及了中、小学教育。(附图片)
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三名家庭妇女创办一所小学,这是在新建的课堂里姜鸣摄
(新华社稿)
甘肃武山县窑儿村办了一所农民业余中学。这是学员们在工休时看报 新华社记者 黎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