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互相支援 毗邻地区订立协作制度 上海二百多单位合作快速建成大型转炉车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06
第1版()
专栏:

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互相支援
毗邻地区订立协作制度
上海二百多单位合作快速建成大型转炉车间
新华社南昌5日电 江西、湖北、安徽三省毗邻地区的九江、安庆、黄冈三个专区根据互相支援、密切合作、共同跃进的精神,最近召开了第一次协作会议,就农业、工业、交通和财贸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并签订了协议书,制定了各种协作制度。
这三个专区有二十一个县市毗连,接壤线四百多公里。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有互相交往和互相支援的习惯,经济关系也极为密切。
在这次协作会议上初步确定交换的物资有: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工业原料和日用商品三十多种。其中黄冈专区自制的脱粒机,将供给安庆专区十五部,九江专区五部;九江专区的南特号稻种将供给安庆二千万斤,黄冈一千万斤,彭泽一、二、三、四号棉种也将给黄冈和安庆各二百万斤,给九江专区四百万斤;三个专区的化学肥料也将根据生产情况互相交换。安庆专区还将在1958年内供给九江铁矿石三千至五千吨。在商谈中发挥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如许多本地出产不足的产品,甚至刚刚试制成功的产品,也在“互相支援,共同跃进”的精神下,进行了互相交换。如黄冈提供的脱粒机、饲料粉碎机都是刚刚试制成功的,九江提供的彭泽一、二、三、四号棉种和安庆提供的小红稻种也都是本地区尚不足供应的优良品种。有的本地区并不出产而本省其它地区出产的物资,也想方设法,满足要求。如江西的万能拖拉机和南丰桔种以及夏布等,都不是九江专区出产的,但为了满足黄冈、安庆两专区的要求,九江专区负责帮助联系解决。
据新华社上海4日电 上海钢铁工业在二百多个单位的全力协作下,以四十七天的高速度基本建成了一座年产六十万吨钢的转炉车间。
8月1日的深夜,新转炉倒出了第一炉钢水。这个年产量比上海去年全年钢产量还多十万吨的新车间,是上海第一钢铁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和二百多个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援下兴建起来的。
两个月前,中共上海市委员会根据总路线的精神,提出以最高的速度发展钢铁工业,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工业向前飞跃,决定今年全年钢产量从去年的五十万吨一跃而为一百二十万吨。从那时起,全市展开了一个从各方面支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指战员在这个新车间的工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担负了主厂房建筑中的大部分工程。从6月15日开工,官兵们在盛暑炙人的阳光照射下,在狂风暴雨之中,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地上。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钢,”“一把汗水一吨钢”。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刘飞中将等,也跟官兵们一起挑土、抬筐。解放军官兵在劳动中表现了同战斗中一样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因而大大加快了这个车间的建设速度。
新转炉车间能够以这样快的速度投入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二百多个有关单位的全力协作,许多单位都是打破常规、尽一切力量来完成支援转炉车间的任务。建设机器厂职工以“蟹吃牛”的办法,用小机床加工大铸件;铸件的重量比车床大五倍。沪东造船厂工人为了赶制一项转炉车间的设备,下班了工人们还不肯下工。车间主任要工人们回家休息,他们答应走了,可是停一会又回来了。工人们说:“我们要向时间争钢。”
在新转炉车间的施工中,还打破了许多基本建设的陈规。建设者们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并且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成立联合机构统一指挥,改变了过去经常有的相互牵制的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