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先作学生 再作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协助工厂农业社办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0
第3版()
专栏:

先作学生 再作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协助工厂农业社办学校
新华社8日讯 北京师范大学继大办工厂的热潮后,又掀起了协助工厂、农业社和机关大办学校的群众性运动,全校已有一千多师生参加办学活动,“班班参加办学校、人人作教师”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在最近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师生们已协助工厂、农业社等有关单位开办了一百四十一所学校,绝大部分是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其中有大学二十一所、中学八十七所、小学二十七所、专业训练班两个。各类学校入学的学员已达三万余人,大部分是工人和农业社社员。这个数目相当于现有师大学生人数的五倍。师生们大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前去教课。这些学校由于满足了大跃进中广大工农群众掌握文化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因此许多工人一听说学生们要来办学校都争先报名。
师大在这次办学活动中,党组织政治挂帅,采取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教师、学生“三结合”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与此同时,学校党委还要求各系在工厂和农业社办学时也要采取“三结合”的办法。数学系学生在东郊的一个工厂里办起烽火业余大学,他们在工厂党委领导下起草了教学计划和基础课的教学大纲,然后发动工人(学员)进行讨论,修改后再送工厂党委审批,这种做法保证了教学计划和大纲政治方向明确,内容切合生产需要。数学系学生还根据“先作学生,后作先生”的原则,一面在这个厂教书,同时又在那里参加生产劳动,这样他们不仅学到了生产技术,并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改造,还可以使教学进一步结合工人的生产实际,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次师大所办的学校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正准备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总结出办各种学校的经验,使师大真正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所,因此,学校已选择了六个不同类型的学校作为实验重点。首先,以师大附中为重点,研究如何办好全日制的中学,如何试办四年一贯制(不分高初中、四年完成六年的任务),以及如何在中学实行文理分科等问题。其次,以教育系三年级学生白手起家办起来的师大附小为重点,现在就招收七岁以下儿童入学,实行九年一贯制(即不分小学中学,九年完成十二年的学习任务),自九岁起就开始劳动两小时,实现马克思的“一切儿童从九岁起都应当毫无例外地参加生产劳动”的理想,这将是一个完全新型的学校。此外,在工厂农村中的学校中又分别选择了四个学校,将从这里取得半工半读、半耕半读和业余学校的经验。
在这次大办学校的实践中,在和工农群众的接触中,学生们深感到过去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和自己书呆子气的严重,进一步体会党提出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正确和重要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