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物极必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1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物极必反
  汪子嵩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转化成它的反面。“物极必反”指的也就是辩证法的这个道理: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的剥削越是残酷,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也越是强烈,资产阶级就会死亡,资本主义转化为它的反面——社会主义。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压迫得越是凶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就越是猛烈,也就更加加速了帝国主义的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证明了这个道理,现在中东的局势也证明了这个道理。这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无可逃避的命运:它们越是想挣扎生存下去,就必须加紧压迫与剥削;但越是加紧压迫与剥削,也就越促使它们自身走向灭亡。越陷越深,越深就越接近死亡。这完全合乎“物极必反”的道理。而从无产阶级、殖民地人民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所受压迫越凶,反抗越猛,取得胜利、摆脱压迫、翻身的日子也就越快来到。
我国古代的军事专家早已懂得这个辩证法的道理。“孙子兵法”说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还作了具体的解释:“把队伍投放在无处去的地方,死也不败北;万众拼死,那有不胜之理?!兵士既然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恐惧;无处去,军队就巩固;深入敌国,士兵就不敢散漫;迫不得已,就会坚决作战”。(用郭化若译文。原文是:“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韩信攻赵,背水为阵;项羽破秦,破釜焚庐。都是用的这个道理,取得了胜利。
了解“物极必反”,就容易懂得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穷二白的道理。“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是贫穷,白是落后,最贫穷、最落后,革命干劲也就最足。这当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我国的劳动人民,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几千年来受苦最多,受压迫最深,革命的干劲也就最足。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就是不断的农民革命起义的历史。因为农民被迫得走头无路,要活命,就只能被“逼上梁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农民一直是工人阶级最伟大的同盟军;他们对革命最坚决,牺牲最大,贡献最多。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为什么能够完成得这样迅速而且顺利呢?正是因为农民穷,一个人才分三亩地,有的地方还不到一亩地;又没有拖拉机,才迫切要求合作化。原来有些人们还怀疑:没有拖拉机,是不是能够实现合作化呢?事实说明:正是因为没有拖拉机,才更需要合作化。所以,第一是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我国人民穷,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干劲就特别足。这样才能说明我们今天能够出现社会主义大跃进这样空前的局面,才能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能够快些,更快些。
白也是同样:越是在科学文化上落后,对于发展科学文化的要求就越是迫切。劳动人民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最能够迫切地感觉到学习、创造与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所以他们学起来不但快,而且切实。看起来知识分子的知识应当最多,其实不然。近来大量的事实都证明:最有知识的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从事生产劳动。他们得到的知识最直接、最实在;不像知识分子的知识是从书本上来的,是间接知识,还有些靠不住。因为现在知识分子的知识有很多是从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还有许多假知识、伪科学。劳动人民因为白,就没有这些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安东机械厂的工人张连城、常逢尧等同志,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拖拉机(有的只是在电影上看过一眼)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就把拖拉机制造出来了。可是在美国、英国得过博士头衔的电机学教授、专家,却造不出最简单的电气机械。这难道还不能证明“白”是好事吗?
懂得这些道理,就应该破除迷信,打破自卑感,克服保守思想。有保守思想的人,总觉得自己条件差,不如人,只能落后。他们应该懂得“物极必反”,条件差不能成为消极保守的理由,而应该成为前进的动力。条件差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正因为落后,就要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从而使落后转化成为先进。报上每天都有许多这样的事例。7月7日人民日报登载:震寰纱厂女工胡兰英同志,原来是个落后的“舞迷子”,结果转变成为“腾云驾雾的金龙”,别班工人都要到她车上来“留学”,提出“比兰英,学兰英,快马加鞭赶兰英”的口号。真是“物极必反”。
* * *
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讲的矛盾转化、物极必反的道理。但是在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思想时,有人根据这两句话作诡辩:既然坏事会变好,好事会变坏,那么坏事就是好事,好事也就是坏事;并从而作出结论:无产阶级也有二重性,社会主义也是坏事。这种诡辩论当然不是辩证法。辩证法认为矛盾转化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对立的双方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还要有一定的条件。毛泽东同志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但是有不同的条件。“淮南子”书上讲“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失了马,本是祸事;后来失去的马反带了匹骏马归来,祸事变福;他儿子骑马摔坏了腿,福又变祸;但因此而为跛子,发生战争时就没有被征去当兵,祸又变福。这里讲的“物极必反”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转变的。如果没有带马归来,没有摔坏腿,没有发生战争,矛盾的双方就不可能转化。这些事情就是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对塞翁讲,完全是偶然的,所谓“碰运气”。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因此“淮南子”得出祸福的转化是“深不可测”的结论:人对这些条件的产生与否无法预测,就只能听从命运摆布。这就是消极的宿命论,宿命论当然不是革命的辩证法。革命的辩证法就是要能掌握矛盾转化的必然的规律;认识必然的条件,又能主动地掌握它,这样就不是做命运的奴婢,而是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无产阶级愿意改变自己的地位,有革命的干劲,这是一穷二白能成为好事的条件。但如果只有群众的积极性而没有正确的领导,也还不能转化,以前农民革命的屡次失败就是如此。必须是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这两个条件密切结合,像我国今天这样的情况,党的领导越正确,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穷二白就越加显得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这样才能完成从必然的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条件。坏事变成好事,或者好事变成坏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起决定作用。毛泽东同志常常告诫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已经评为先进的单位,如果骄傲起来,不再求进步,就要变为落后。所以要做不断革命论者,在进步中再进步,是先进的要更先进。
* * *
现在有些“甘居中游”论者利用“物极必反”作诡辩。他们说:既然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向它的反面转化;可见太先进就要变成落后,就要犯错误。因此,力争上游还不如甘居中游,可以不犯错误,不变成落后。
这当然不是辩证法,上面刚说过:好事变成坏事,坏事变成好事,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就不会互相转化。不经过艰苦努力,落后不可能变为先进;不在主观上犯错误,先进的也不会变为落后。
这样说,先进的是否可以永远不动,永远是这样的先进而不会转化呢?当然不是。辩证法不是循环论,循环论认为先进与落后循环反复,逗留不前。辩证法是发展观,认为事物是永远向前发展的。已经先进的单位,如果不倒退,也不能停留在原地。如果它停留在原地,原来比它落后的就一定要赶上它,超过它,它也就从先进变为落后。所以已经先进的单位要想不落后,也要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这样先进的就不是向落后转化,而是向更先进的转化。这才是发展的辩证法。“甘居中游”必然是退居下游,是不可能不变为落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