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臭水坑变成沼气能源厂 威县乡乡设厂 社社有站 户户放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2
第2版()
专栏:

  臭水坑变成沼气能源厂
  威县乡乡设厂 社社有站 户户放光明
本报讯 河北省威县利用坑塘里臭水污泥制取沼气,为农村多快好省地实现电气化开辟了新途径。
过去人们大都用粪便制取沼气,威县北里村女共青团员王淑秀却从坑塘污池中找到了新的能源。
王淑秀按照从外地参观时学来的制取沼气的技术,在中共村支部的支持下,联合了青年伙伴王之彬等大胆地在村边的污水坑里进行了取沼气的试验,他们经过几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污水坑的水面上,放出了一尺多长的火花,多年来被人讨厌的臭水坑,变成了可以大放光明的沼气能源厂。
县委立即开展了现场技术训练,一个大搞沼气的群众性的运动就在威县展开了。很多合作社都派人到北里村参观王淑秀等人在污水坑里取沼气的表演,许多村庄80%的青年男女都掌握了在坑塘里提取沼气的技术,沼气专业突击队大批组织起来。各社还根据不同条件和需要,继续创造了用胶泥代替水泥修建卧式、立式、气压、水压式和阴阳地等多种沼气池,用来带动机器和照明作饭。为了缩短发酵时间,有些社还创造了在污水中拌料和用麦糠水作发酵头,以及日晒夜闭或加温水、石灰、苏打等快速发酵法;创造了多种搅拌机。在有了沼气之后,群众又用苇子、麻秸秆、竹竿、鸡、鸭肠子等代替胶皮管输送沼气,用胶泥制沼气灯嘴和沼气炉。
到7月下旬,全县已建起能带动机器的沼气发电厂五百二十一个,沼气站二千六百八十三个,便利社员照明作饭的沼气堆六万零一百六十个,达到了乡乡有厂,社社有站,户户有堆,到处燃起了沼气的火花(全县已有一万八千多户人家点上了沼气灯或用沼气炉作饭)。按照这个县已经搞成的沼气厂、站的效能计算,这些厂、站发出的沼气用于带动机器灌溉,每天可浇地九万六千亩,节省劳力三千二百个;代替畜力六万多头。当前这个县开展运动的第一个目标是用沼气点灯作饭。据估计,全县每年可以节省煤油九十三万斤,煤炭一亿六千万斤。(文英、李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