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多种晚秋争取额外丰收 贵州日报发表评论批判轻视晚秋作物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2
第2版()
专栏:

  多种晚秋争取额外丰收
  贵州日报发表评论批判轻视晚秋作物观点
本报讯 贵州日报8月2日发表评论,号召用革命的风格种晚秋作物。评论说:现在临到晚秋作物播种的时间了,我们必须及时地、尽可能地多播下晚秋作物的种子,争取在秋熟作物丰收之后再来一个丰收。
评论指出,现在有些人认为将要收获的秋熟作物长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大丰收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抱住这个“西瓜”就行了,何必去花功夫拣“芝麻”(种晚秋作物)呢?
不要轻看晚秋作物。正安县前进乡打算播种的晚秋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其收入价值,如果折成粮食,全乡每户可合三千斤。从贵州全省来看,如果晚秋作物的播种面积也能达到耕地面积的40%,那至少是六百万亩以上。如果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一半,即三百万亩,以每亩平均产粮五百斤计,共可产粮十五亿斤,这还不算其他三百万亩面积的非粮食的晚秋作物收入。单说这十五亿斤粮食,能说是不值得重视的“芝麻”吗?显然不能。多收十五亿斤粮食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晚秋作物(洋芋、秋荞、蔬菜等),生长期都要比水稻、包谷等短得多。以秋荞来说,从播种到收获只要个把多月的时间,生长期短,这对于我们节省时间。节省田间管理的人力、物力来说,是很有利的,而收入却又相当可观,因此,晚秋作物是值得大种的。满足于大季作物可望丰收,就不想再种一季晚秋作物,再收一季晚秋作物,这种思想和革命的风格是不相容的。只要有增产的余地,就要争取增产。
评论说,播种晚秋作物当然会有困难的。今年各地的满播满插工作做得比较好,剩下的空地很少,而且夏季生产也比较繁重,需要的劳力也比较多,增种晚秋作物势必增加很多活路,有些地区会因此而发生劳力不足问题;另外,现有的肥料,又要用作将要成熟的秋熟作物的追肥,又要用作秋种的底肥,本来就有些紧张了,再增种晚秋作物,更成问题。困难确实存在。但是重要的问题是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困难。有一些人主张不种晚秋作物,有一些人主张少种晚秋作物。我们反对这种态度,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态度。我们提倡用革命的风格去对待这些困难,我们觉得为了争取增产,这些困难是必须克服的,同时也是可以克服的。空地少的问题是否可以进一步从间作套种上想办法呢?哪种作物土里间作哪种作物合适?哪种作物土里套种哪种作物合适?只要深入访问老农,或者耐心地与群众商量,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劳力不足的问题,只要不嫌麻烦和不畏艰苦,改善劳动组织,改革和推广新工具,进行必要的苦战,也是可以解决的。缺乏肥料,只要下狠心来个突击,也容易解决。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革命的风格——在困难面前敢想、敢做的风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