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不灭的火把 记四川邛崃县高何乡人民的干劲和乡党委的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2
第4版()
专栏:

  不灭的火把
  记四川邛崃县高何乡人民的干劲和乡党委的工作
  本报记者 余章瑞
从邛崃县城向西,沿着一条尚未完工的公路走去,沿途九十里,无论是在岩石上、牌坊上,还是在各乡人民委员会的大门上、墙壁上,都可以看到“大战高何乡”、“猛追高何乡”的标语。在县委山区工作组办公室里,我看见这样一张统计表,写着高何乡总农业社数三十五,先进社数三十五,总生产队数一百四十五,先进队数一百二十三。这就是说,高何乡所有的农业社都是先进的,绝大部分的生产队也都是先进的。
  冲天的干劲 辉煌的战果
从今年开春到现在,这个乡的人民,一直是干劲冲天。他们每天很早就出工,一直干到深夜。一到晚上,四山亮起火把。每晚全乡要烧一万斤到两万斤枯竹。全乡应出工的人数四千三百九十八人,但实出工四千六百二十四人。许多五十岁到八十岁的老人和十二岁以下的小孩也自动出工了。连没了双腿的残废人,也出工给人打火把。四个月来,这个一万多人口、一万六千多亩耕地的乡,积肥六十亿斤,平均每亩三十六万七千斤,每户积肥二百八十万斤。改良土壤一万二千六百亩,深耕深挖田和地一万四千一百亩。修复水利一百六十一处,新修堰十一条。他们争取今年粮食比去年翻一番,保证增产五百万斤。
他们的干劲是怎样鼓足和保持的?乡基层党委是怎样进行工作的?驻在这个乡的县委财贸部副部长张贵生同志和乡党委书记张作才同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整风运动的彻底胜利
  为大跃进奠定思想基础
整风运动给全乡一切工作打下了基础,为以后的大跃进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这个乡的鸣放十分深透。鸣放过的户数占全乡总户数96.6%(除了聋子、哑叭、年迈的五保户,几乎是百分之百)。共提出了一万九千六百四十六条意见,其中70%到80%的意见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开始时,反社会主义分子嚣张一时,他们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当时,一些人动摇,一些人附和,一些人愤恨。群众迫切需要澄清一些根本问题。于是乡党委领导大家展开辩论: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解放后好还是解放前好?大家回忆往事,搜集材料,展览实物,积极发言。辩的结果是,解放前不好:全乡到处种鸦片烟,到处是盗匪。走路时,背一斤盐、两斗米,甚至穿一双新草鞋也要被抢走。土“国王”谢松高骑在人民头上,搜刮人民,农民每年只吃一百二十斤粮,靠吃树叶、芭蕉头、竹鸡根过活。解放后好: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社会秩序安定,合作化后增了产,每年吃五、六百斤粮。国民党不好:苛捐杂税,征粮抓丁,没有给人民做过一件好事。共产党好:从清匪反霸、土改、镇反、统购统销,一直到互助合作,无一不是为人民办好事。群众回忆每一个运动来时,社会上出现什么谣言,当时自己的想法,以后的事实同自己的想法有什么距离,现在还有那些想法等等,都一件件谈出来。有人想起过去对党的每一个运动开始时总有错误想法,觉得心情愧怍,有的说错话的人想起解放前连老婆也讨不起,现在儿女成群,懊悔莫及。五村二社一队队长高有洪回忆到过去的痛苦生活时,放声大哭,引得到会的一千多人都落了泪。通过激烈的争辩,群众得出结论:听共产党的话没有错!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乡党委一面进行彻底的整改工作,一面及时地向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前途教育,结合发展农业纲要四十条,提出了乡的远景规划,对群众的鼓舞极大。于是,当大跃进的号角吹响时,群众的干劲就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整风运动的彻底胜利,群众觉悟的大大提高,加上乡党委有力的政治思想领导,就使群众的革命干劲保持和巩固起来了。
不断革命不断跃进
首先,乡党委采取了不断革命的方法,使广大群众和全乡的工作,不断地处在一个小运动接着一个小运动之中。一方面,他们根据生产季节,及时提出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动员群众去完成。他们改变了过去十天半月一安排的办法,采取一个时期的计划几天就一安排的作法。如苦战七昼夜完成插秧工作,苦战三昼夜完成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工作等等。这样做中心突出,任务明确,干部心中有数,成绩或缺点显著,易于评比。同时又具体帮助了社、队干部安排了中心生产任务。另一方面,他们抓住了一切有利时机,掀起政治性的群众运动,不断鼓足群众干劲。如春耕生产时,召开万人誓师大会,提出为社会主义立功,为子孙万代造福的口号。在听了孝感县两位农民来乡传达他们大跃进的情况以后,即召开向党宣誓、向党保证大会,决心学习孝感农民的革命干劲,会上提出增产粮食五百万斤。在县委评给本乡一面“跃进帅旗”时,即发起用生产上的更大成绩迎接红旗的运动。红旗到乡以后,乡党委又及时提出反骄傲、反松劲,让红旗在高何乡生根的口号,立即在鼓足干劲搞好生产上,掀起一个保红旗运动。在县委检查团来以前,号召大家苦战五昼夜,迎接县委检查团。温江地委检查团来以前,即反复向群众说明,地委百忙中要来这偏僻山区,是对本乡的无限关怀,发动群众苦战七昼夜,迎接地委检查团。其它如大邑县代表和本县各乡代表来参观,四川大学请本乡派人去作报告等等,都成为他们鼓动群众的题目。就这样,使群众的革命干劲有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节节跃进,月月高涨。
  通过辩论做政治思想工作
其次,这个乡绝大部分群众百分之百地听党的话,党委一个号召一个指示,就不折不扣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呢?乡党委的回答是:不。怎样进行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回答是:通过辩论。
每一项政治运动到来之前和生产任务下达以后,在一部分群众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思想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群众辩论。如在积肥运动开始时,就碰到只愿意积少量好肥,不愿意积大量草皮肥、烂木肥的思想。这时就发动群众辩论:要增产没有肥料行不行?光只积少量肥料够不够?田坎脚下的秧苗因每年铲田坎草皮倒到田里就比田中心的秧苗长得好是什么原因?改良土壤时,也有人说:“地是天生就的,咋个能改良?”便开展辩论瘦土肥土种出庄稼有什么区别,薄土是不是能改成厚土等问题。改革耕作制度,改稀植为密植,碰到当地群众传统的思想问题:“稀稀散,打三担;密密种,刚够种”,即辩论改为四六寸(窝距四寸,行距六寸)、三七寸对增产的好处。修水利,即碰到“原来水利就差不多了”的保守思想和一下雨就不积极搞的松劲思想。提前播种季节,也碰到山地天寒,从来都是比平坝地区要晚一些的旧思想。这些都要经过辩论,一一给以解决。经常进行辩论,群众自己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干部,干部也教育了群众。结果是,一切落后保守思想望风披靡,先进革命思想大大发扬,从而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工作。
满腔热情帮助落后提高到先进水平
第三,党委会特别注意对落后社和后进社的热情鼓励和具体帮助工作,不少社就是这样被提高到先进社的水平的。他们的做法是:一、多表扬,少批评,批评时也尽量启发群众自己起来批评。如开始时三村一社积肥积得最多,别的社社员就向社干部提出批评:人家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同时听的报告,同时散会回家,为什么人家先进我们落后?二、满腔热情地帮助落后社,一直要帮助到作出成绩,改变了面貌。五村二社原是落后社,过去开会时,社主任很少大声讲过话。乡党委就派干部去具体帮助,生产面貌逐步有了改变。正月初八那天,这个社就改良土壤三十多亩,积肥二十几万斤,一下跑到全乡最前面。三、要善于发现后进单位中个别先进的因素,及时加以表扬,即使这些先进的因素并不很突出。八村一社过去赶先进的信心不大,在改良土壤中个别的队工作作的较好一些,刚栽秧时有两三亩田合乎密植规格,就及时表扬,组织参观,使这个社的干劲鼓足起来。现在这个社成为全乡五个最先进的社之一。
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宣传鼓动工作
第四,这个乡的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很出色。“政治作统帅,宣传打先锋”,永远是他们攻破一个堡垒又一个堡垒的决定条件。这个乡的宣传形式多种多样,有高何报(周刊,油印)、黑板报、石头报、评比台、光荣榜、红黑榜、喜报、光荣灯、对联、拉拉队、山歌号子、土广播等等。乡有乡的评比台,社有社的评比台:先进的社和队“坐”火箭,落后的“坐”鸡公车。所有社员都要在每一项生产运动之后进行评类,看谁是一类社员,谁是二类、三类社员。乡有发给先进社的红旗,社有发给先进队的红旗。每一次颁发红旗的仪式都十分隆重。生产队长出工时,腰上挂着喇叭筒,在田间及时作宣传鼓动工作。宣传内容既生动又丰富。山歌号子在宣传鼓动中起着很好的作用。下雨时,群众就唱:“同志们快加油,天上下雨没来头,大家努力加油干,幸福生活在后头。”一支安排活路的快板唱道:“二月中旬把玉米点,有些在耕二道田,社员晚上去修堰,挖得水塘深又宽。”改烂泥田时,大家齐唱:“不怕苦,不怕难,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坚决改完烂泥田。”这样做的结果,使广大社员一直处在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的状态中。不断解决跃进中的具体问题
第五,不断注意解决各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如每个社员背来的大量肥料的过秤问题,社员工分的计算问题,社员的休息问题等等。开始时,社员由于高度的政治热情,一点也不计较自己背的肥是多少斤,该得多少工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各社都采取按背兜计重、多劳多得的办法给以合理解决。乡里规定每五天或七天休息一个晚上,不出工,不开会,让社员能够充分的休息。革新技术,减低劳动强度问题,他们也开始注意,正筹划训练耕牛驮运,架设高空运输线等等。其他如对于地富反坏分子的管制和监督,使他们不敢乱说乱动;提高警惕,使之无可乘之机,也保证了大跃进的顺利进行。
  高举革命的火把乘胜前进
高何,这个位于崇峻的邛崃山脉下面,急湍的玉玺河边的偏僻山乡,1935年徐向前同志率领红军长征时曾经在这里建立过两个多月的苏维埃政权。乡人委所在的沙坝村和深山沿途各处,许多石碑上刻有红军遗留下的标语:“扩大民族革命战争!”“穷人不当亡国奴,只有参加红军才是出路!”这些标语,以及当年红军的革命事迹,就是一个个高举的火把,照亮了山区人民的心。山区人民豪迈的冲天干劲,满山遍野燃起的千万个火把,就是当年红军高举的火把的继续。这些火把永远不会熄灭!即使它在最近将会部分地被汽灯和马灯所代替;不远的将来,当玉玺河水通过山区人民开凿的七里长的隧道引来,建成发电站时,将被无数盏电灯所代替;但劳动人民仍将高举起革命的火把!当年红军点燃的火把!它将永远照亮山区人民的心,照亮山区人民前进的道路,引导山区人民迅速地向共产主义的幸福乐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