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果树隔年结果现象可以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3
第2版()
专栏:

  果树隔年结果现象可以改变
人民日报7月10日在“大家出题目,大家来回答”一栏内,提出消灭果树隔年结果现象的问题。一般讲来,我国大多数的苹果和梨树园(这两种果树在我国栽培面积最广)虽然产量比过去大有提高,但大小年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果树是有隔年结果习性的,而且不易改变,是它的本性。但是事实也不尽是这样。据我所知,有一些果园已经没有小年现象,昌黎后两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梨园,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产量是极低的,1950年采用了先进园艺技术(修剪、施肥等),产量大大的提高,基本上没有小年了。我们河北省果树研究所苹果园的平均每亩产量(每亩按十三株果树计算,有七个品种:美夏、金冠、元帅、红玉、醇露、白龙、国光):1951年产二千四百六十斤,1952年产三千九百四十六斤,1953年产三千二百斤,1954年产五千四百六十八斤,1955年产三千七百五十二斤,1956年产五千六百八十四斤,大小年现象也是严重,但其中某些品种的某些植株,产量还是稳定的。全园美夏品种共四十八株,其中有八株基本上年年都是丰收,它们的平均株产是:1952年产一百七十三点五斤,1953年产二百二十四斤,1954年产四百零九点五斤,1955年产四百三十二斤,1956年产四百二十斤;金冠品种共六十株,其中有九株年年都是大年,它们平均株产量是:1951年产二百一十三斤,1952年产三百三十九斤,1953年产三百八十八点六斤,1954年产四百六十三点三斤,1955年产四百四十七斤,1956年产五百七十三点七斤。由此可见,果树隔年结果不是其本性,而是果树栽在一定的地区,以及不同的管理的影响反应出来的不同结果,也就是说各果树种和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一,我们如能掌握了它们的特点,加强施肥、剪枝、除虫等技术工作,就能消灭小年,提高产量。
河北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石 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